重庆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(二)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一)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研究 | 第10页 |
(二)电子信息产业对物流产业的影响研究 | 第10-11页 |
(三)物流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研究 | 第11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1-13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3-17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 | 第13-15页 |
一、物流产业 | 第13页 |
二、电子信息产业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产业关联理论 | 第15-17页 |
一、产业关联的内涵 | 第15页 |
二、产业关联的内容 | 第15-16页 |
三、产业关联的方式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重庆物流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| 第17-30页 |
第一节 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| 第17-25页 |
一、重庆物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| 第17-18页 |
二、重庆物流产业供需分析 | 第18-21页 |
三、重庆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| 第21-24页 |
四、重庆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| 第25-30页 |
一、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二、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供需分析 | 第26-28页 |
三、重庆信息化水平分析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重庆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研究 | 第30-46页 |
第一节 投入产出分析 | 第30-36页 |
一、理论模型 | 第30-31页 |
二、指标选取与数据分析 | 第31-33页 |
三、重庆物流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四、主要结论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回归分析 | 第36-44页 |
一、理论模型 | 第36-37页 |
二、指标选取与数据分析 | 第37-38页 |
三、实证分析 | 第38-44页 |
四、主要结论 | 第44页 |
第三节 重庆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| 第44-46页 |
一、扩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| 第44-45页 |
二、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| 第45页 |
三、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重庆物流产业发展建议 | 第46-50页 |
第一节 优化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| 第46-47页 |
一、增加资金投入 | 第46页 |
二、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| 第46页 |
三、完善仓储配送设施 | 第46-47页 |
四、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| 第47页 |
第二节 改善物流产业结构性矛盾 | 第47页 |
一、提高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 | 第47页 |
二、提高物流产业服务水平 | 第47页 |
三、大力发展农村物流 | 第47页 |
第三节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| 第47-48页 |
一、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建设 | 第48页 |
二、加快实现互联互通 | 第48页 |
第四节 推进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 | 第48页 |
一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| 第48页 |
二、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 | 第48页 |
第五节 加强物流产业人才培养 | 第48-50页 |
一、全力推进教育改革 | 第49页 |
二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| 第49-5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50页 |
第二节 展望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