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开采论文--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--煤的综合利用论文

低阶煤高温烟气干燥特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.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褐煤中水分的赋存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研究方法及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含氧官能团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含氧官能团对煤特性的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4 低阶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及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5-16页
2.准东褐煤热重实验第16-2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样品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设备第16-17页
    2.3 结果及讨论第17-1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19-20页
3.干燥实验第20-4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3.2 等温干燥实验部分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等温干燥动力学实验及装置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结果和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等温干燥实验第24-25页
    3.3 样品检测及分析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比表面积表征第26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分析第26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FT-IR表征第26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1 N_2气氛下所得样品FT-IR表征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2 N_2(95%)/O2(5%)气氛下所得样品FT-IR表征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SEM表征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BET表征第41-4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4.水分再吸湿实验第45-5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5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样品制备及装置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干燥煤吸湿实验及其装置第46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分析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FT-IR表征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SEM表征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BET表征第5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5.结论与展望第52-53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2页
    5.2 未来工作展望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作者简介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活化复杂环境中自驱动纳米马达的集体动力学性质的研究
下一篇:六铝酸钙的合成及其与熔渣的作用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