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有机大分子型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掺杂型高分子白光二极管的研究 | 第12-16页 |
1.3.1 掺杂型高分子白光二极管的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3.2 掺杂型高分子白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4 键合型高分子白光二极管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4.1 键合型高分子白光二极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页 |
1.4.2 键合型高分子白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5 研究目的、思路、创新点 | 第18-21页 |
1.5.1 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1.5.2 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1.5.3 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同二核Zn~(2+)配合物与NVK共聚的合成、表征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| 第21-46页 |
2.1 引言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22-24页 |
2.2.1 实验主要试剂及药品 | 第22页 |
2.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2.3 表征与测试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 实验部分 | 第24-30页 |
2.3.1 席呋碱配体HMP的合成 | 第24-25页 |
2.3.2 同二核Zn~(2+)配合物的合成 | 第25页 |
2.3.3 晶体的培养与测定 | 第25-29页 |
2.3.4 Zn~(2+)配合物与NVK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| 第29-30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45页 |
2.4.1 席呋碱配体与Zn~(2+)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| 第30-32页 |
2.4.2 席呋碱配体与Zn~(2+)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| 第32-35页 |
2.4.3 过渡金属高分子材料的表征 | 第35-39页 |
2.4.4 Zn~(2+)高分子材料光物理性质研究 | 第39-4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基于Ir~(3+)配合物及高分子白光材料的合成、表征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| 第46-67页 |
3.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3.2 实验试剂、药品及仪器 | 第47页 |
3.2.1 实验主要试剂及药品 | 第47页 |
3.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47页 |
3.2.3 表征与测试方法 | 第47页 |
3.3 实验部分 | 第47-52页 |
3.3.1 苯并咪唑类配体4VHPBI的合成 | 第47-48页 |
3.3.2 环金属Ir~(3+)配合物[Ir(4VPBI)_2(acac)]的合成 | 第48-49页 |
3.3.3 晶体的培养与测定 | 第49-52页 |
3.3.4 Ir~(3+)配合物与NVK聚合材料的合成 | 第52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6页 |
3.4.1 苯并咪唑型配体与Ir~(3+)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| 第52-55页 |
3.4.2 苯并咪唑型配体与Ir~(3+)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| 第55-57页 |
3.4.3 过渡金属聚合物的表征 | 第57-60页 |
3.4.4 基于环金属Ir~(3+)配合物的高分子白光材料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| 第60-6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过渡金属聚合物白光材料的WPLEDs应用研究 | 第67-76页 |
4.1 引言 | 第67-68页 |
4.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68-70页 |
4.2.1 实验主要试剂及药品 | 第68页 |
4.2.2 仪器及表征方法 | 第68页 |
4.2.3 过渡金属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| 第68-70页 |
4.3 实验部分 | 第70-72页 |
4.3.1 器件结构 | 第70-71页 |
4.3.2 基片的清洗与前工序处理 | 第71页 |
4.3.3 功能薄膜层制备 | 第71-72页 |
4.3.4 封装工序 | 第72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72-75页 |
4.4.1 器件的电流密度-电压-亮度特性 | 第72-73页 |
4.4.2 器件的电流效率-电流密度-功率效率特性 | 第73-74页 |
4.4.3 电致发光(EL)光谱 | 第74-7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