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研究--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视角

摘要第11-14页
ABSTRACT第14-17页
第一章 导论第18-40页
    1.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问题的提出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20-2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第22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有关政策变迁理论的研究回顾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有关倡议联盟框架的研究回顾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研究综述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文献综合述评第34-35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第37-40页
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40-52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高校毕业生与毕业生就业政策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政策变迁与政策范式转移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市场性就业与政策性就业第41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简述第4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倡议联盟框架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政策范式转移框架第49-52页
第三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问题与倡议联盟理论:具体分析框架的形成第52-92页
    3.1 适切性解释:聚焦长时段政策变迁的过程理论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与倡议联盟框架的时间跨度假设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倡议联盟框架的技术性信息假设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毕业生就业政策行动者与倡议联盟框架的政策子系统假设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毕业生就业政策价值与倡议联盟框架的政策信念假设第55-56页
    3.2 匹配性说明:政策价值与政策信念的内在逻辑第56-59页
    3.3 内嵌性构建: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分析框架第59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毕业生就业政策子系统的外部因素第60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毕业生就业政策子系统的内部结构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倡议联盟框架:设计与构建第81-92页
第四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路径第92-112页
    4.1 变迁历程: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第92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国家统包统分阶段:建国初期至1985年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阶段:1985年至1999年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自主择业阶段:1999年至2003年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灵活就业阶段:2003年至今第96-98页
    4.2 变迁路径:从制度变迁到范式转移第98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制度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制度环境变迁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范式转移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政策范式转移第101-112页
第五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动因第112-152页
    5.1 环境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政策环境第112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作用机制:长期机会结构变迁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作用机制:短期限制资源变迁第115-116页
    5.2 联盟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政策行动者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主导联盟的权威转移:从政府到市场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政策精英的行动参与:从常规到多元第117-119页
    5.3 工具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指导性工具第11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:政府部门与高等学校的指导性工具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参与方式与关注主题:其他政策行动者的指导性工具第121-130页
    5.4 信念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政策信念体系第130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深层核心信念变迁:并未发生根本转变第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政策核心信念变迁:从发生重大转变到出现转变萌芽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次要方面信念变迁: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第133-139页
    5.5 影响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政策利益变迁第139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政策利益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生存权第139-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政策利益变迁: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发展权第144-148页
    5.6 外部环境还是政策学习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动因第148-152页
第六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走向第152-196页
    6.1 政策利益受损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中的问题表征第152-18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理论界定: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政策利益受损第152-17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实证分析: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利益诉求变迁第171-188页
    6.2 政策体系重构: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发展走向第188-1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政策问题重构:从劳动经济的市场配置到社会结构的分层流动第188-18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政策范式转移:从自主择业的市场导向到以人为本的人本导向第189-196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96-202页
    7.1 基本结论第196-197页
    7.2 理论验证与修正第197-200页
    7.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00-20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可能的创新第20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存在的不足第200-201页
    7.4 研究展望第201-202页
參考文献第202-212页
附录1: 内容分析之编码协议第212-219页
附录2: 内容分析之编码表第219-228页
附录3: 调查问卷第228-234页
附录4: 访谈资料之工作包分配人群第234-240页
附录5: 访谈资料之高校应届毕业生家庭(学生)第240-242页
附录6: 访谈资料之高校应届毕业生家庭(家长)第242-245页
附录7: 访谈资料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第245-248页
附录8: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48-250页
致谢第250-254页

论文共2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粉防己碱干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-β/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机制
下一篇:智能肠内容物感知神经的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