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锂离子电池有机负极材料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特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离子电池特点第13页
    1.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13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无机电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有机电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有机电极材料优缺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对苯二甲酸盐脱嵌锂机制第22-23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研究目的、论文结构安排与创新工作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论文研究目的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结构安排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本论文的创新工作第24-25页
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测量仪器第25-31页
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及常用仪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试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常用仪器第26-27页
    2.2 材料表征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2.3 电极制备第28-29页
    2.4 电池组装第29页
    2.5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29页
    2.6 循环伏安测试与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第29-30页
    2.7 比容量计算第30-31页
第三章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合成、表征及电化学性能初探第31-4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1页
    3.2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合成第31-33页
    3.3 材料分析表征结果与讨论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XRD测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热重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红外测试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XPS测试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ICP-AES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SEM测试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3.4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与讨论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充放电性能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循环伏安特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碱土金属对苯二甲酸盐的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第4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四章 结晶水对对苯二甲酸钙性能的影响第42-5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对苯二甲酸钙及其三水合物的合成与半电池组装第42-43页
    4.3 材料表征分析结果与讨论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CaTPA·3H_2O与CaTPA的FT-IR测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aTPA·3H_2O与CaTPA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表征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CaTPA·3H_2O与CaTPA的TGA/DSC测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CaTPA·3H_2O与CaTPA的XPS测试第47页
    4.4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CaTPA·3H_2O与CaTPA循环伏安性能测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CaTPA·3H_2O与CaTPA的充放电、倍率与循环性能分析与讨论第48-52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五章 对苯二甲酸钙的改性研究第53-7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3页
    5.2 对苯二甲酸钙/石墨复合物的研究第53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复合物的制备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材料的表征分析结果与讨论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征与讨论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小结第61-62页
    5.3 水热法制备碳包覆对苯二甲酸钙的研究第62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CaTPA/C复合物的制备与半电池组装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CaTPA/C复合物的结构及形貌表征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CaTPA/C复合物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小结第69-70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0-7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1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8-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阳极表面处理的研究
下一篇:变电站开关柜在线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