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吨矿用自卸车减振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矿用自卸车减振性能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矿用自卸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6页 |
1.2.1 矿用自卸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2 减振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车辆减振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矿用自卸车行驶平顺性试验研究 | 第17-24页 |
2.1 试验目的 | 第17页 |
2.2 试验信号测试点的布置 | 第17-19页 |
2.3 道路试验测试设备 | 第19-21页 |
2.3.1 振动信号采集仪 | 第19-20页 |
2.3.2 加速度传感器 | 第20-21页 |
2.4 试验方案的设计 | 第21-22页 |
2.4.1 试验参数的选择 | 第21页 |
2.4.2 天气条件 | 第21-22页 |
2.4.3 试验过程及方法 | 第22页 |
2.5 试验步骤 | 第22-23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| 第24-45页 |
3.1 矿用自卸车整车减振性能的分析方法 | 第24-28页 |
3.1.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| 第24-25页 |
3.1.2 车辆行驶平顺性评价方法 | 第25-28页 |
3.2 整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 | 第28-29页 |
3.3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29-35页 |
3.3.1 各测点加速度均方根值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3.2 各测点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4 悬架系统减振性能分析 | 第35-44页 |
3.4.1 前悬架减振系统 | 第36-39页 |
3.4.2 后悬架减振系统 | 第39-42页 |
3.4.3 二阶系统振动传递率 | 第42-43页 |
3.4.4 悬架系统隔振性能改善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矿用自卸车振动模型的建立 | 第45-54页 |
4.1 矿用自卸车减振系统的基本组成 | 第45页 |
4.2 建模方法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.1 车辆的振动简化模型 | 第45-47页 |
4.2.2 车辆振动系统响应的计算方法 | 第47页 |
4.3 整车振动模型的建立 | 第47-53页 |
4.3.1 平衡悬架的简化模型 | 第48-49页 |
4.3.2 整车八自由度空间振动模型 | 第49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矿用自卸车振动仿真与性能改进 | 第54-72页 |
5.1 路面输入及其模型 | 第54-56页 |
5.1.1 路面不平度的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 | 第54-55页 |
5.1.2 路面随机激励的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 | 第55-56页 |
5.1.3 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 | 第56页 |
5.2 整车振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6-60页 |
5.2.1 路面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7-58页 |
5.2.2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8-60页 |
5.2.3 振动模型仿真参数 | 第60页 |
5.3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0-65页 |
5.3.1 振动模型的验证 | 第60-63页 |
5.3.2 悬架动挠度与车轮动载的变化 | 第63-65页 |
5.4 悬架减振性能的改进 | 第65-68页 |
5.4.1 悬架参数改进设计的方法 | 第65-66页 |
5.4.2 悬架刚度及阻尼变化对平顺性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4.3 悬架参数改进设计方案 | 第68页 |
5.5 改进设计结果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