碱回收锅炉黑液雾化冷态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碱回收锅炉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.2 黑液雾化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黑液雾化过程数值模型 | 第17-27页 |
2.1 黑液喷嘴雾化过程数值模型 | 第17-20页 |
2.1.1 溅板式喷嘴 | 第17页 |
2.1.2 压力—旋流喷嘴 | 第17-20页 |
2.2 单喷嘴黑液雾化特性研究数值模型 | 第20-23页 |
2.2.1 VOF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2.2 液相湍流模型 | 第22-23页 |
2.3 炉膛内黑液雾化效果研究数值模型 | 第23-26页 |
2.3.1 离散相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3.2 液滴破碎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3.3 液滴碰撞与聚合模型 | 第25页 |
2.3.4 气相湍流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压力—旋流雾化喷嘴数值模拟研究 | 第27-55页 |
3.1 压力—旋流雾化喷嘴数学物理模型 | 第27-31页 |
3.1.1 物理模型与简化 | 第27-28页 |
3.1.2 网格划分(ICEM) | 第28-30页 |
3.1.3 数值方法 | 第30页 |
3.1.4 边界条件及模型求解设置 | 第30-31页 |
3.2 初始化设置方案研究 | 第31-38页 |
3.2.1 黑液流动状态 | 第32-33页 |
3.2.2 喷嘴内黑液初始体积分数 | 第33-36页 |
3.2.3 黑液属性 | 第36-38页 |
3.3 黑液喷射过程 | 第38-40页 |
3.4 喷嘴进口压力的影响 | 第40-46页 |
3.4.1 速度场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4.2 质量流量与液膜厚度 | 第42-43页 |
3.4.3 雾化特性参数及喷嘴流场 | 第43-46页 |
3.5 喷嘴结构尺寸的影响 | 第46-53页 |
3.5.1 旋流片孔径 | 第46-49页 |
3.5.2 喷嘴出口直径 | 第49-52页 |
3.5.3 确定装配方案及优化建议 | 第52-5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碱回收锅炉冷态数值模拟研究 | 第55-88页 |
4.1 碱回收锅炉数学物理模型 | 第55-59页 |
4.1.1 物理模型 | 第55-56页 |
4.1.2 网格划分(ICEM) | 第56-58页 |
4.1.3 数值方法 | 第58-59页 |
4.1.4 边界条件及模型求解设置 | 第59页 |
4.2 压力—旋流喷嘴工作压力及雾化特性参数 | 第59-64页 |
4.2.1 喷嘴工作压力 | 第60-62页 |
4.2.2 喷嘴出口速度分布 | 第62-63页 |
4.2.3 喷嘴雾化特性参数 | 第63-64页 |
4.3 碱回收锅炉空气速度流场分析 | 第64-74页 |
4.3.1 一次风流场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3.2 二次风流场分析 | 第67-69页 |
4.3.3 三次风流场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3.4 碱回收锅炉中心对称截面流场分析 | 第71-74页 |
4.4 碱回收锅炉冷态流场模拟结果 | 第74-86页 |
4.4.1 炉膛内压力分布 | 第74-76页 |
4.4.2 炉膛内湍动能分布 | 第76-78页 |
4.4.3 炉膛内黑液颗粒分布 | 第78-8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结论 | 第88-89页 |
未来工作展望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