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生态耦合工艺污水净化效果及臭气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3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污水处理厂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内污水处理厂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我国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2.3 国外污水处理厂新技术、新理念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4 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方向 | 第16-18页 |
1.3 生物生态耦合工艺 | 第18-21页 |
1.3.1 生物接触氧化法原理与特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生物生态耦合工艺处理原理 | 第19-20页 |
1.3.3 生物生态耦合工艺特点 | 第20页 |
1.3.4 国内外应用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4 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染状况 | 第21-23页 |
1.4.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抗生素浓度水平 | 第21-22页 |
1.4.2 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1.4.3 污水处理厂对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 | 第23页 |
1.5 污水厂恶臭气体释放控制研究 | 第23-25页 |
1.5.1 恶臭气体来源与危害 | 第23-24页 |
1.5.2 恶臭气体测定方法 | 第24页 |
1.5.3 主要释放的恶臭物质及影响释放的因素 | 第24-25页 |
1.6 城镇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研究 | 第25-28页 |
1.6.1 化学除磷原理 | 第25-27页 |
1.6.2 化学除磷的影响因素 | 第27-28页 |
1.7 自控系统的应用与产生效益 | 第28-29页 |
1.8 研究意义、目的及内容 | 第29-31页 |
1.8.1 研究意义和目的 | 第29页 |
1.8.2 研究内容 | 第29-30页 |
1.8.3 技术路线 | 第30-31页 |
2 挺水植物在工艺中的作用 | 第31-37页 |
2.1 挺水植物耐污特性与净化能力 | 第31-33页 |
2.1.1 挺水植物耐污与去污能力比较 | 第31-32页 |
2.1.2 挺水植物的水质净化效果 | 第32-33页 |
2.2 挺水植物根分泌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 | 第33-35页 |
2.3 挺水植物的作用 | 第3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污水厂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与处理效能 | 第37-54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7-41页 |
3.1.1 污水厂概况 | 第37-39页 |
3.1.2 采样方法 | 第39页 |
3.1.3 常规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| 第39页 |
3.1.4 抗生素测定方法 | 第39-41页 |
3.2 污水厂对常规水质指标处理效果分析 | 第41-45页 |
3.2.1 对COD的处理效果 | 第41-42页 |
3.2.2 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| 第42-43页 |
3.2.3 对硝氮、总氮的处理效果 | 第43-44页 |
3.2.4 对总磷的处理效果 | 第44-45页 |
3.3 关键运行参数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3.3.1 内回流比 | 第45-46页 |
3.3.2 污泥回流比 | 第46-47页 |
3.3.3 污泥龄 | 第47-48页 |
3.4 污水厂对抗生素的处理效果分析 | 第48-52页 |
3.4.1 抗生素进出水浓度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4.2 抗生素的总去除率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4.3 各处理单元对抗生素去除效果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4.4 污水厂出水抗生素对受纳水体影响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5 污水厂对污染物的削减量计算 | 第5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4 臭气释放特征、控制特征与控制效果分析 | 第54-67页 |
4.1 监测仪器与方法 | 第54-55页 |
4.1.1 监测指标与仪器 | 第54页 |
4.1.2 监测点设置 | 第54-55页 |
4.1.3 监测方法 | 第55页 |
4.2 臭气释放特征 | 第55-61页 |
4.2.1 主要恶臭物质组成特征 | 第55页 |
4.2.2 臭气空间释放特征 | 第55-57页 |
4.2.3 臭气时间释放特征 | 第57-61页 |
4.3 臭气控制效果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3.1 生化池对臭气的控制效果 | 第61-62页 |
4.3.2 臭气释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4.4 除臭系统控制特征 | 第63-65页 |
4.4.1 除臭系统组成 | 第63页 |
4.4.2 除臭原理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4.3 除臭系统特征 | 第64-6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5 同步化学除磷工艺优化研究 | 第67-77页 |
5.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67-68页 |
5.1.1 总磷监测方法和试验方法 | 第67页 |
5.1.2 测定方法、设备及絮凝剂参数 | 第67-68页 |
5.1.3 除磷效率衡算指标 | 第68页 |
5.2 除磷方式的选择 | 第68-70页 |
5.3 不同絮凝剂的除磷效果分析 | 第70-74页 |
5.3.1 单一药剂的除磷效果分析 | 第70-73页 |
5.3.2 复合药剂的除磷效果分析 | 第73-74页 |
5.4 絮凝剂比选 | 第74-75页 |
5.5 优化方案实际运行状况 | 第75-7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6 自动控制加药系统的节能降耗预期分析 | 第77-83页 |
6.1 加药系统的现状 | 第77页 |
6.2 自控加药系统设计 | 第77-79页 |
6.2.1 目标与原理 | 第77-78页 |
6.2.2 系统结构 | 第78-79页 |
6.3 自控系统下除磷成本核算 | 第79-81页 |
6.3.1 药剂成本核算 | 第79-80页 |
6.3.2 电耗成本核算 | 第80-81页 |
6.4 自控系统下强化脱氮成本核算 | 第81-8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7 结论与建议 | 第83-85页 |
7.1 结论 | 第83-84页 |
7.2 建议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