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时频协同多天线传输技术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时频协同方式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多天线技术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成结构第17-19页
第2章 时频协同多天线传输技术的基本理论第19-38页
    2.1 基于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协同技术相关理论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基于WFRFT的时频协同信号定义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四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离散算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时频协同信号的时频特性第23-25页
    2.2 多天线技术的相关理论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多天线技术的不同种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多天线传输中的常用技术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多天线传输系统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2.3 时频双选信道的基本特性及建模方法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时变抽头延时线建模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扩展模型建模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时、频域信道矩阵建模第34-3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3章 时频协同完整信号形式与多天线技术的结合第38-49页
    3.1 时频协同信号完整形式约束补偿特性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时频协同信号约束补偿特性理论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时频协同信号的约束补偿特性仿真分析第39-44页
    3.2 时频协同完整信号与多天线技术的结合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时频协同完整信号与多天线技术的结合的理论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时频协同完整信号与多天线技术的结合的系统模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时频协同完整信号与多天线技术的结合的仿真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4章 时频协同信号分量形式与多天线技术的结合第49-61页
    4.1 时频协同信号分量形式与多天线的结合的理论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分量形式信号与多天线的结合的优势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分量组合形式的选择第50-51页
    4.2 时频协同信号分量形式与多天线的结合的仿真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仿真场景的搭建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4.3 变换阶数的选择对时频协同信号多天线系统的影响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变换阶数对误码性能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时频协同分量形式多天线系统变换阶数选择依据第56-6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结论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嵌入式多核调试器的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非重构压缩感知的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