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叶片砂带磨削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砂带磨床现状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复杂曲面加工路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砂带磨抛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.1 砂带磨抛材料去除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砂带磨抛接触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.3 砂带磨抛力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4 课题来源和意义 | 第21-24页 |
1.4.1 课题来源 | 第21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4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基于鼓型接触轮砂带磨削去除模型建立 | 第24-34页 |
2.1 Preston方程 | 第24-25页 |
2.2 鼓型接触轮接触轮廓分析 | 第25页 |
2.3 材料去除深度建模 | 第25-29页 |
2.4 Preston常数的修正 | 第29-32页 |
2.5 单因素仿真与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鼓型接触轮砂带磨抛轨迹规划及曲率的影响研究 | 第34-46页 |
3.1 鼓型轮砂带磨削中曲面特征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1.1 曲面特征表达 | 第34-35页 |
3.1.2 鼓型轮几何特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 鼓型轮砂带磨削轨迹参数规划 | 第36-40页 |
3.2.1 走刀步长的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2.2 走刀行距的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2.3 刀位点生成 | 第39页 |
3.2.4 刀位轨迹数控加工算例仿真 | 第39-40页 |
3.3 鼓型轮砂带磨削中加工带宽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4 加工参数影响分析 | 第42-45页 |
3.4.1 自由曲面曲率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4.2 轨迹规划参数的影响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4.3 加工带宽的影响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鼓型接触轮砂带磨削接触理论研究 | 第46-62页 |
4.1 赫兹接触理论的表面压强分布模型 | 第46-48页 |
4.2 鼓型轮参数 | 第48-49页 |
4.3 鼓型轮有限元分析 | 第49-54页 |
4.3.1 有限元接触模型的建立 | 第49-50页 |
4.3.2 赫兹接触椭圆接触轮廓验证 | 第50-51页 |
4.3.3 鼓型轮半径对接触压强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3.4 法向磨抛力对接触压强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3.5 橡胶硬度对接触压强的影响 | 第53页 |
4.3.6 工件曲率半径对接触压强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4 工件接触表面试验验证 | 第54-57页 |
4.4.1 赫兹接触椭圆验证 | 第54-55页 |
4.4.2 表面接触参数试验 | 第55-57页 |
4.5 曲面材料去除轮廓模型与试验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6 磨抛带宽实验 | 第58-6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5章 砂带磨抛工艺特性研究 | 第62-74页 |
5.1 砂带磨削实验与分析 | 第62-66页 |
5.1.1 实验条件与设备 | 第62-63页 |
5.1.2 磨抛力控制系统 | 第63-64页 |
5.1.3 材料去除深度测量方法 | 第64-65页 |
5.1.4 磨抛力测量方法 | 第65-66页 |
5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2页 |
5.2.1 法向磨抛力实验验证 | 第66-67页 |
5.2.2 磨抛力对材料去除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5.2.3 工件曲率半径对材料去除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5.2.4 磨抛压力变化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