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工艺美术论文--中国工艺美术论文--陶瓷、漆器论文--琉璃论文

博山琉璃工艺变迁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6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由、目的和意义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缘由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针对古玻璃和博山琉璃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针对古玻璃和博山琉璃的国外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主体框架和研究方法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主体框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创新与不足第25-26页
第二章 中国古玻璃概述第26-50页
    2.1 中国古玻璃名称及其起源第2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中国古玻璃名称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中国古玻璃的起源第35-37页
    2.2 中国古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史籍记载的古玻璃制造技术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中国古代玻璃制作技术第38-44页
    2.3 琉璃研究的争论焦点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琉璃是否是天然生成之物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琉璃名称的争论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琉璃和玻璃区别的争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中国古玻璃的起源是否自制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博山琉璃历史的争论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博山琉璃工艺是否受外来影响第48-50页
第三章 博山琉璃发展背景和历史地位第50-64页
    3.1 博山琉璃的发展背景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源远流长的博山历史文化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博山琉璃工艺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第55-57页
    3.2 博山琉璃的历史地位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博山在宋代已经是琉璃生产基地之一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元代博山琉璃已经发展到繁荣时期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明代内宫监在颜神镇设外厂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清代造办处玻璃厂部分御用匠师来自博山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博山琉璃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第60-64页
第四章 博山琉璃工艺变迁的表现第64-152页
    4.1 博山琉璃时代推移的变迁第6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元明清时代的博山琉璃第64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民国时期的博山琉璃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博山琉璃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改革开放之后的博山琉璃第75-79页
    4.2 博山琉璃制作工艺的变迁第79-1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博山琉璃种类变迁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博山琉璃制作技艺的变迁第83-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博山琉璃设备的变迁第132-135页
    4.3 博山琉璃外观造型的变迁第135-1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古代模仿陶瓷器物的造型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当前博山琉璃的造型特征第136-140页
    4.4 博山琉璃营销方式的变迁第140-1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博山琉璃销售主体的变迁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博山琉璃销售方式的变迁第141-146页
    4.5 博山琉璃工匠身份的变迁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工匠称呼的变化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博山传统琉璃工匠的现代转型第147页
    4.6 博山琉璃传承方式的变迁第147-1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传统社会的师徒传承方式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近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第148-152页
第五章 博山琉璃工艺变迁的原因第152-178页
    5.1 政治原因第152-1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历史上的移民带来的影响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统治者对博山琉璃的重视第153-1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时代主题第1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官造机构第155-160页
    5.2 经济原因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产业政策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市场需求的变化第161-162页
    5.3 科技影响第162-1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技术水平第162-1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设备的变化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原料及配方的变化第165-167页
    5.4 文化影响第167-1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道家文化第1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儒家文化第168-1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中国吉祥文化第169-171页
    5.5 匠人身份变化及传承原因第171-17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制度和政策对博山琉璃工艺的影响第171-17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工匠身份变化影响博山琉璃变迁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是否有序传承影响工艺变迁第174-178页
第六章 博山琉璃工艺变迁中的传承与发展第178-200页
    6.1 博山琉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第178-18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博山琉璃制作技艺作为非遗的作用第17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当前针对博山琉璃传承采取的措施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博山琉璃的发展趋势第179-181页
    6.2 博山琉璃工艺变迁中的传承困境及解决措施第181-1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博山琉璃非遗传承存在的问题第181-1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博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措施第185-190页
    6.3 博山琉璃工艺变迁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措施第190-2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博山琉璃的“商业性经营”与“产业化开发”第190-19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博山琉璃产业总体市场情况第193-19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博山琉璃经营和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94-200页
第七章 结语第200-204页
    7.1 研究背景和结论第200-201页
    7.2 针对课题的研究工作的总结第201-202页
    7.3 创新之处、研究不足及课题展望第202-204页
致谢第204-206页
参考文献第206-214页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214页

论文共2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品牌化视域下的特色小镇视觉形象设计研究--以濮塘风景区为例
下一篇:药妆品牌“马应龙瞳话”包装中插画的设计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