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32页 |
2.1 室内甲醛污染物的来源、性质与危害 | 第16-18页 |
2.1.1 室内甲醛的来源 | 第16-17页 |
2.1.2 甲醛的理化性质 | 第17页 |
2.1.3 甲醛的危害 | 第17-18页 |
2.2 室内甲醛去除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4页 |
2.2.1 通风换气法 | 第18页 |
2.2.2 物理吸附法 | 第18-19页 |
2.2.3 等离子体技术 | 第19页 |
2.2.4 光催化氧化法 | 第19-20页 |
2.2.5 化学吸附法 | 第20-22页 |
2.2.6 植物净化降解法 | 第22-23页 |
2.2.7 微生物转化净化法 | 第23-24页 |
2.3 市政污泥处理及利用现状 | 第24-28页 |
2.3.1 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 | 第24-26页 |
2.3.2 污泥资源化利用 | 第26-28页 |
2.4 污泥基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| 第28-30页 |
2.4.1 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2.4.2 在废气处理方面的研究 | 第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实验方法和条件 | 第32-36页 |
3.1 实验仪器与药品 | 第32-33页 |
3.1.1 实验仪器 | 第32页 |
3.1.2 实验药品 | 第32-33页 |
3.2 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| 第33-34页 |
3.3 吸附实验 | 第34-35页 |
3.4 吸附剂的表征 | 第35-36页 |
3.4.1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35页 |
3.4.2 扫描电镜(SEM) | 第35页 |
3.4.3 红外FT-IR | 第35页 |
3.4.4 物理吸附(BET)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污泥基活性炭载体的制备及其脱除甲醛性能研究 | 第36-52页 |
4.1 污泥基活性炭载体的制备 | 第36页 |
4.2 炭化温度对污泥基活性炭脱除甲醛性能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4.3 活化对污泥基活性炭脱除甲醛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4页 |
4.3.1 活化剂种类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.2 活化剂浓度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3.3 固液比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4.3.4 活化温度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3.5 活化时间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4 吸附剂载体筛选 | 第44-50页 |
4.4.1 吸附剂载体脱除甲醛性能影响 | 第44-47页 |
4.4.2 活性炭载体SEM表征 | 第47页 |
4.4.3 活性炭载体BET表征 | 第47-49页 |
4.4.4 活性炭载体的XRD表征 | 第49-5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改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脱除甲醛性能研究 | 第52-70页 |
5.1 改性型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| 第52页 |
5.2 改性型污泥基活性炭制备的影响条件筛选 | 第52-68页 |
5.2.1 改性方法筛选 | 第52-54页 |
5.2.2 活性组分筛选 | 第54-59页 |
5.2.3 负载金属量对吸附剂吸附甲醛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5.2.4 焙烧温度对吸附剂吸附甲醛的影响 | 第63-6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吸附工艺条件优化 | 第70-76页 |
6.1 吸附剂粒径对吸附剂脱除室内甲醛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6.2 初始甲醛浓度对吸附剂脱除室内甲醛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6.3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剂脱除室内甲醛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6.4 反应温度对吸附剂脱除室内甲醛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6.5 反应湿度对吸附剂脱除室内甲醛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76-80页 |
7.1 结论 | 第76-77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77页 |
7.3 建议 | 第77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90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