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7-21页 |
1.1.1 光分组交换技术简介 | 第17-21页 |
1.1.1.1 光分组交换背景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1.1.2 光标签格式简介 | 第18-19页 |
1.1.1.3 光标签处理技术发展现状简介 | 第19-21页 |
1.1.2 环形谐振腔的发展简介 | 第21页 |
1.2 课题来源和篇章结构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多波长DCS-RZ信号光分组的产生 | 第23-34页 |
2.1 DCS-RZ光分组格式 | 第23-24页 |
2.2 基于MZDI的DCS-RZ光分组产生原理 | 第24-27页 |
2.2.1 MZDI滤波特性 | 第24-26页 |
2.2.2 基于MZDI的DCS-RZ分组产生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2.2.1 频域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2.2.2 时域分析 | 第27页 |
2.3 基于MZDI的多波长DCS-RZ分组格式产生原理 | 第27-29页 |
2.4 仿真验证 | 第29-33页 |
2.4.1 仿真系统 | 第29-31页 |
2.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基于微环谐振腔滤波的DCS-RZ标签分离研究 | 第34-52页 |
3.1 微环谐振腔的原理与特性概述 | 第34-43页 |
3.1.1 全通微环谐振腔数学原理与特性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1.2 Add-Drop型微环谐振腔数学原理与特性 | 第38-43页 |
3.1.2.1 Add-Drop型微环谐振腔的数学原理 | 第38-40页 |
3.1.2.2 对称耦合Add-Drop型微环谐振腔的滤波特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1.2.3 对称Add-Drop型微环谐振腔的群时延与色散特性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2 基于Add-Drop型微环谐振腔滤波特性的标签分离 | 第43-51页 |
3.2.1 实验室微环谐振腔滤波谱线的VPI仿真拟合 | 第43-44页 |
3.2.2 基于拟合微环谐振腔的标签分离仿真分析 | 第44-47页 |
3.2.3 基于微环谐振腔滤波标签分离后的净荷信号质量分析 | 第47-51页 |
3.2.3.1 微环谐振腔FWHM不同下的时延与色散特性对比 | 第47-48页 |
3.2.3.2 微环谐振腔不同FWHM对净荷信号质量的影响分析 | 第48-5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基于微环谐振腔TPA效应的标签/净荷分离 | 第52-73页 |
4.1 微环谐振腔TPA效应概述 | 第52-55页 |
4.1.1 非线性光学概述 | 第52-53页 |
4.1.2 TPA效应理论概述 | 第53页 |
4.1.3 基于微环谐振腔结构的非线性概述 | 第53-54页 |
4.1.4 微环谐振腔热光效应对TPA效应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2 基于微环谐振腔TPA效应的标签/净荷分离 | 第55-64页 |
4.2.1 工作原理 | 第55-56页 |
4.2.2 基于微环谐振腔TPA效应的仿真模型 | 第56-57页 |
4.2.3 基于微环谐振腔TPA效应的开关特性分析 | 第57-61页 |
4.2.4 标签/净荷分离特性分析 | 第61-64页 |
4.3 基于微环谐振腔TPA效应的光交换的实验验证 | 第64-72页 |
4.3.1 实验系统介绍 | 第64-65页 |
4.3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5-7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5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73页 |
5.2 展望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在学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