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双CPU综合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研究与设计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16页 |
1.1 微机继电保护的历史 | 第12-13页 |
1.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研究前沿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产品比较 | 第14-15页 |
1.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| 第15-16页 |
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算法基本原理 | 第16-26页 |
2.1 输入量为正弦函数的算法 | 第16-19页 |
2.1.1 两采样值积算法 | 第16-18页 |
2.1.2 微分算法 | 第18页 |
2.1.3 半周积分算法 | 第18-19页 |
2.2 输入量为周期函数的算法 | 第19-21页 |
2.2.1 全波傅氏算法 | 第19-21页 |
2.2.2 半波傅氏算法 | 第21页 |
2.3 输入量为随机函数的算法 | 第21-23页 |
2.3.1 最小二乘方算法 | 第21-23页 |
2.4 系统算法和采样点的选取 | 第23-25页 |
2.4.1 改进的全波傅氏算法 | 第23-24页 |
2.4.2 计算及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保护方案设计 | 第26-34页 |
3.1 带方向三段式电流保护 | 第26-27页 |
3.2 带方向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| 第27-28页 |
3.3 过负荷保护 | 第28-29页 |
3.4 三相一次重合闸保护 | 第29-30页 |
3.5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 | 第30-31页 |
3.6 低周减载保护 | 第31-32页 |
3.7 PT 断线检测 | 第32-33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设计 | 第34-52页 |
4.1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概述 | 第34页 |
4.2 DSP 芯片简介 | 第34-38页 |
4.2.1 DSP 芯片简介 | 第35-36页 |
4.2.2 DSP 芯片基本结构 | 第36-37页 |
4.2.3 DSP 芯片特点 | 第37-38页 |
4.3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38-51页 |
4.3.1 硬件设计概述 | 第38-39页 |
4.3.2 保护 CPU 单元 | 第39-41页 |
4.3.3 模拟量采集单元 | 第41-44页 |
4.3.4 开关量输入、输出单元 | 第44-46页 |
4.3.5 通信单元 | 第46-48页 |
4.3.6 人机接口单元 | 第48-51页 |
4.3.7 电源单元 | 第5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5 软件系统设计 | 第52-62页 |
5.1 引言 | 第52页 |
5.2 软件程序设计 | 第52-61页 |
5.2.1 主程序 | 第53-55页 |
5.2.2 T0 中断服务程序 | 第55-56页 |
5.2.3 故障处理子程序 | 第56-57页 |
5.2.4 保护子程序 | 第57-61页 |
5.2.5 通信程序 | 第6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6 装置的抗干扰设计 | 第62-70页 |
6.1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及其抑制 | 第62-63页 |
6.1.1 干扰源 | 第62-63页 |
6.1.2 藕合方式 | 第63页 |
6.2 装置硬件抗干扰措施 | 第63-66页 |
6.2.1 装置的开关电源设计要求 | 第63页 |
6.2.2 电源回路抑制干扰的措施 | 第63-66页 |
6.3 装置软件抗干扰措施 | 第66-68页 |
6.3.1 数据出错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| 第66页 |
6.3.2 程序跑飞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| 第66-67页 |
6.3.3 数据采集误差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| 第67页 |
6.3.4 控制失灵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| 第67-68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7 装置性能测试 | 第70-80页 |
7.1 模拟实验依据 | 第70-71页 |
7.1.1 实验标准 | 第70页 |
7.1.2 实验仪器 | 第70-71页 |
7.2 保护准确度模拟实验 | 第71-78页 |
7.2.1 带方向的三段式电流保护功能验证 | 第71-74页 |
7.2.2 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功能验证 | 第74-76页 |
7.2.3 过负荷保护功能验证 | 第76-77页 |
7.2.4 三相一次重合闸保护功能验证 | 第77-78页 |
7.2.5 重合后加速保护功能验证 | 第78页 |
7.2.6 低周减载保护功能验证 | 第78页 |
7.3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8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8.1 总结 | 第80页 |
8.2 不足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附录 | 第86-8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8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