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1.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2.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3.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环境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| 第10-16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 | 第10-11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的含义 | 第10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的类型 | 第10-11页 |
·现行环境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| 第11-13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 | 第11-12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 | 第12-13页 |
·现行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6页 |
·诉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·非诉讼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与评析 | 第16-31页 |
·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6-26页 |
·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6-20页 |
·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20-26页 |
·对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的评析 | 第26-31页 |
·理论阐释的评析 | 第26-28页 |
·实证分析的评析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| 第31-39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 | 第31-33页 |
·环境ADR 与多元化的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| 第31-32页 |
·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全球化、科技化 | 第32-33页 |
·完善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原则 | 第33-35页 |
·以司法程序为中心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·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原则 | 第34-35页 |
·明确适用范围、合理分流的原则 | 第35页 |
·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原则 | 第35页 |
·合理借鉴国外经验,注重吸收本土资源的原则 | 第35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不同解决方式的适用 | 第35-39页 |
·环境民事纠纷不同解决方式之间的分工 | 第35-36页 |
·诉讼方式与非诉讼方式的协调 | 第36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个人简历、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