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2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2.1 美国为何要重振制造业? | 第14-15页 |
1.2.2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现状 | 第15页 |
1.2.3 美国重振制造业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1.2.4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| 第16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| 第16-17页 |
1.4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的提出 | 第19-24页 |
2.1 全球金融危机与重振制造业战略的提出 | 第19-20页 |
2.2 奥巴马政府重振制造业战略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3 特朗普执政后实施的重振制造业政策 | 第21-24页 |
第3章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三个路径及其实施效果 | 第24-36页 |
3.1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三个路径 | 第24-27页 |
3.1.1 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内容与举措 | 第24-26页 |
3.1.2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与复兴制造业 | 第26-27页 |
3.1.3 跨国公司与复兴制造业 | 第27页 |
3.2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实现可能 | 第27-31页 |
3.2.1 基于制造业生产率的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2 基于先进制造业的创新优势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.3 基于先进技术对传统制造业改造的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4 基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先进服务业的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 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的实施效果 | 第31-36页 |
3.3.1 制造业产量呈现波动式增长 | 第31-33页 |
3.3.2 制造业就业人数实现新的增长 | 第33-34页 |
3.3.3 制造业企业的回流趋势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对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影响 | 第36-43页 |
4.1 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4.1.1 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增长 | 第36-37页 |
4.1.2 中美两国之间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 | 第37-39页 |
4.2 对中国对美出口贸易模式及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2.1 中国对美出口贸易模式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4.2.2 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变化 | 第40-41页 |
4.3 对中国对美出口产业发展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3.1 对中国对美出口传统产业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3.2 对中国对美出口先进产业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中国如何推动对美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 | 第43-49页 |
5.1 加快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| 第43-46页 |
5.1.1 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 | 第43-44页 |
5.1.2 有选择地发展传统产业,适当淘汰夕阳产业 | 第44-45页 |
5.1.3 建立制造业空间结构调整机制,走高端制造业之路 | 第45-46页 |
5.2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| 第46-47页 |
5.2.1 完善创新的金融和产业机制 | 第46-47页 |
5.2.2 形成社会创新和出口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 | 第47页 |
5.3 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,减少对美国国内市场的依赖 | 第47-49页 |
5.3.1 拓展更加广泛的出口市场 | 第47-48页 |
5.3.2 提升国内市场的需求 | 第48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