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色扰动浓度对复杂水溶液信息呈现的影响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复杂化学体系 | 第10-11页 |
1.2 高通量技术 | 第11-12页 |
1.3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| 第12页 |
1.4 化学芯片 | 第12-14页 |
1.4.1 化学芯片机理 | 第12-13页 |
1.4.2 化学芯片制备过程 | 第13-14页 |
1.5 显色反应 | 第14-15页 |
1.5.1 酸碱指示剂 | 第14-15页 |
1.5.2 扰动剂 | 第15页 |
1.5.3 扰动剂浓度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 | 第15页 |
1.6 数据处理 | 第15-16页 |
1.7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化学打印准备 | 第18-28页 |
2.1 实验仪器和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2 模板设计 | 第19-22页 |
2.3 打印载体 | 第22-23页 |
2.3.1 打印载体选择 | 第22-23页 |
2.3.2 打印载体前处理 | 第23页 |
2.4 显色体系 | 第23-24页 |
2.4.1 显色剂的选择与配制 | 第23-24页 |
2.4.2 显色反应装置 | 第24页 |
2.5 扰动体系 | 第24-26页 |
2.5.1 扰动剂种类选择 | 第25页 |
2.5.2 扰动剂浓度选择 | 第25-26页 |
2.6 化学打印的实现 | 第26-27页 |
2.6.1 化学打印前期准备 | 第26页 |
2.6.2 化学打印操作 | 第26-27页 |
2.7 数据保存 | 第27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化学芯片显色成像 | 第28-38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28-29页 |
3.2 实验样品 | 第29页 |
3.3 数字化保存 | 第29页 |
3.4 确定喷样量 | 第29-31页 |
3.5 显色实验过程 | 第31页 |
3.6 显色成像结果 | 第31-36页 |
3.6.1 只有显色剂成像效果 | 第31-32页 |
3.6.2 单因素成像效果 | 第32-33页 |
3.6.3 双因素成像效果 | 第33-35页 |
3.6.4 三因素成像效果 | 第35-3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化学芯片图像处理 | 第38-58页 |
4.1 图像标准化处理 | 第38-39页 |
4.2 图像数字化处理 | 第39-41页 |
4.2.1 RGB直方图 | 第39-40页 |
4.2.2 RGB值对比 | 第40-41页 |
4.3 图像显色结果分析 | 第41-56页 |
4.3.1 RGB直方图对比 | 第41-53页 |
4.3.2 RGB值对比 | 第53-56页 |
4.4 扰动剂浓度筛选 | 第56-5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化学芯片性能分析 | 第58-64页 |
5.1 打印模板连续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2 化学芯片独特性分析 | 第59页 |
5.3 稳定性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4 喷雾量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5 化学芯片的其他用途 | 第6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8页 |
6.1 结论 | 第64-65页 |
6.2 展望 | 第65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