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文物考古论文--美术考古论文--古代建筑论文

西安明城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阐述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历史建筑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历史环境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对象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对象时间界定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对象空间界定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框架第13-15页
第二章 国内外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设计理论与实践第15-31页
    2.1 国外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外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外关于历史建筑及环境的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国外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的实践第17-19页
    2.2 国内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第19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国内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国内关于历史建筑及环境的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国内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的实践第21-28页
    2.3 由国内外理论及实践得出的启示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建筑及周边环境的活力提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建筑与环境的相辅相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第29-31页
第三章 西安明城内典型历史建筑及环境调查研究第31-73页
    3.1 西安明城区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发展概况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西安明城区历史格局发展演变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西安明城区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现状综述第33-35页
    3.2 西安明城区历史建筑的分类与分布第35-37页
    3.3 公共类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与研究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公共类建筑及环境的现状概述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碑林博物馆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公共类建筑及环境的保护建议第45页
    3.4 民居类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与研究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民居类建筑及环境的现状概述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光明巷45号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北广济街244号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对民居类建筑及环境的保护建议第55页
    3.5 名人故居类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与研究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名人故居类建筑及环境的现状概述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高岳崧故居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高培支故居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对名人故居类建筑及环境的保护建议第63-64页
    3.6 宗教类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与研究第64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宗教类建筑及环境的现状概述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小皮院清真寺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对宗教类建筑及环境的保护建议第70-73页
第四章 西安明城区历史建筑及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探究第73-91页
    4.1 西安市明城区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历史建筑群风貌遗失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历史建筑与环境脱节第73-74页
    4.2 西安明城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现状的原因第74-75页
    4.3 明城区典型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与设计研究第75-76页
    4.4 都城隍庙的历史沿革与研究意义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历史沿革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研究意义第76-77页
    4.5 西安市明城区都城隍庙现状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建筑概况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环境现状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亟待解决的问题第80-81页
    4.6 对历史建筑及环境分层保护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宏观层面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微观层面第81-82页
    4.7 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原则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原真性原则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和谐统一原则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更新保护与使用并存第82页
    4.8 都城隍庙历史建筑环境空间营造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8.1 都城隍庙元素提取及空间形态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8.2 都城隍庙内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与改造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8.3 都城隍庙内流动摊位的环境设计与改造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8.4 都城隍庙内休闲空间的环境设计与改造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8.5 都城隍庙内过渡空间的环境设计与改造第87-88页
    4.9 西安明城区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方式探究第88-91页
第五章 结论第91-97页
    5.1 历史城市中历史建筑与环境的保护方法第91页
    5.2 建筑与空间环境的保护与延续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城市空间中历史建筑的串联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街区空间中历史建筑的协调统一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院落空间与历史建筑的有序套叠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建筑内部空间的文化延续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建筑细部空间的人性化过渡第93页
    5.3 人文环境的保护与完善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公众参与度与认知度的提升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媒体平台的宣传和科普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政府的干预及地方法规的实施第94页
    5.4 对未来的展望第94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附录一 调查问卷第98-99页
附录二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-100页
附录三 图录第100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沙画艺术的意象造型观
下一篇:论汉代墓室壁画中的“真实”与“虚幻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