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本课题的来源、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本课题的来源 | 第11页 |
1.1.2 本课题的背景 | 第11页 |
1.1.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地区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| 第12-14页 |
1.2.1 地区现状分析 | 第12页 |
1.2.2 建设必要性 | 第12-14页 |
1.3 本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4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| 第16-32页 |
2.1 接入系统方案分析 | 第16-23页 |
2.1.1 周边网架及电源点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1.2 接入系统方案 | 第17-19页 |
2.1.3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| 第19-23页 |
2.1.4 方案比较综合与推荐方案 | 第23页 |
2.2 电气计算 | 第23-30页 |
2.2.1 计算原则 | 第23页 |
2.2.2 潮流计算 | 第23-25页 |
2.2.3 短路电流 | 第25-27页 |
2.2.4 无功补偿 | 第27-30页 |
2.3 系统对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| 第30页 |
2.3.1 电气主接线 | 第30页 |
2.3.2 主变压器参数选择 | 第30页 |
2.3.3 短路电流水平 | 第30页 |
2.4 项目建设规模 | 第30-31页 |
2.4.1 主变规模 | 第30-31页 |
2.4.2 无功补偿容量 | 第31页 |
2.4.3 线路建设规模 | 第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| 第32-44页 |
3.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| 第32-34页 |
3.1.1 系统概况 | 第32页 |
3.1.2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设计范围 | 第32-33页 |
3.1.3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| 第33-34页 |
3.2 安全自动装置配置 | 第34页 |
3.3 调度自动化 | 第34-39页 |
3.3.1 调度关系 | 第34页 |
3.3.2 自动化系统现状 | 第34-35页 |
3.3.3 远动系统 | 第35-36页 |
3.3.4 电能量计量(费)系统 | 第36-37页 |
3.3.5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| 第37-38页 |
3.3.6 数据传输方式和通道 | 第38-39页 |
3.3.7 远动设备的配置 | 第39页 |
3.4 系统通信 | 第39-43页 |
3.4.1 系统方案 | 第39-40页 |
3.4.2 调度关系 | 第40页 |
3.4.3 通道需求 | 第40页 |
3.4.4 光缆建设方案 | 第40-41页 |
3.4.5 光通信建设方案 | 第41页 |
3.4.6 中继距离计算及中继段配置 | 第41-42页 |
3.4.7 智能ODF系统 | 第42页 |
3.4.8 通道组织 | 第42-43页 |
3.4.9 本体通信 | 第4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变电站站址选择 | 第44-50页 |
4.1 选址过程 | 第44页 |
4.2 站址区域概况 | 第44页 |
4.3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| 第44页 |
4.4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| 第44-45页 |
4.5 站址工程地质 | 第45-46页 |
4.5.1 地质构造 | 第45页 |
4.5.2 地震活动 | 第45-46页 |
4.5.3 稳定性评价 | 第46页 |
4.6 站用电源 | 第46页 |
4.7 施工条件 | 第46页 |
4.7.1 施工场地 | 第46页 |
4.7.2 施工水源 | 第46页 |
4.8 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| 第46-49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变电站工程方案 | 第50-60页 |
5.1 建设规模 | 第50页 |
5.2 电气主接线 | 第50-51页 |
5.3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| 第51页 |
5.4 电气总平面布置 | 第51-52页 |
5.5 配电装置 | 第52-53页 |
5.6 防雷接地 | 第53页 |
5.6.1 直击雷保护 | 第53页 |
5.6.2 雷电侵入波保护 | 第53页 |
5.6.3 接地 | 第53页 |
5.7 电气二次 | 第53-58页 |
5.7.1 电气二次设备布置 | 第53-54页 |
5.7.2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| 第54页 |
5.7.3 电能计量表计 | 第54-55页 |
5.7.4 计算机监控系统 | 第55-57页 |
5.7.5 元件保护 | 第57-58页 |
5.8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 | 第58-59页 |
5.8.1 站区总体规划 | 第58页 |
5.8.2 站区平面布置 | 第58-59页 |
5.8.3 站区竖向布置 | 第59页 |
5.9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0-61页 |
6.2 展望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5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附件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