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8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3.1 学位论文 | 第8-9页 |
1.3.2 学术报告 | 第9页 |
1.3.3 学术期刊 | 第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1.4.1 田野调查法 | 第9页 |
1.4.2 文献研究法 | 第9-10页 |
1.4.3 访谈法 | 第10页 |
1.4.4 比较法 | 第10页 |
1.4.5 实验法 | 第10-11页 |
2 余杭纸伞工艺综述 | 第11-22页 |
2.1 余杭纸伞发展史概述 | 第11-14页 |
2.1.1 历史简述 | 第11页 |
2.1.2 产业沿革 | 第11-12页 |
2.1.3 工艺传承方式 | 第12页 |
2.1.4 传承谱系 | 第12-13页 |
2.1.5 产业现状 | 第13-14页 |
2.2 余杭纸伞工艺详述 | 第14-22页 |
2.2.1 体——产品种类样式 | 第14-15页 |
2.2.2 用——产品使用 | 第15-16页 |
2.2.3 造——制作工序 | 第16-21页 |
2.2.4 化——产品时空演变 | 第21-22页 |
3 余杭纸伞工艺价值归纳 | 第22-31页 |
3.1 余杭纸伞工艺特点 | 第22-23页 |
3.2 工艺价值 | 第23-25页 |
3.2.1 余杭纸伞与婺源甲路伞工艺对比 | 第23-25页 |
3.2.2 余杭纸伞与泸州分水纸伞工艺对比 | 第25页 |
3.3 生态价值 | 第25-26页 |
3.3.1 原材料绿色 | 第26页 |
3.3.2 生产工艺环保 | 第26页 |
3.4 社会价值 | 第26-27页 |
3.4.1 实现工匠的社会理想 | 第26页 |
3.4.2 实现传统工艺传承 | 第26页 |
3.4.3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 | 第26页 |
3.4.4 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 | 第26-27页 |
3.5 文化价值 | 第27-29页 |
3.5.1 地域性文化标志与民间象征性 | 第27页 |
3.5.2 余杭纸伞制作器具的保留价值 | 第27-29页 |
3.6 审美价值 | 第29-31页 |
4 余杭纸伞工艺设计衍生研究 | 第31-54页 |
4.1 “开合间的演绎”概念界定 | 第31页 |
4.2 余杭纸伞工艺设计衍生思路 | 第31-39页 |
4.2.1 对工艺材料模件的提取与改进 | 第32-33页 |
4.2.2 拓展余杭纸伞工艺的应用空间 | 第33-34页 |
4.2.3 模件化设计的理念在传统民艺生产关系中的运用 | 第34-36页 |
4.2.4 设计衍生概念模型 | 第36-39页 |
4.3 余杭纸伞工艺设计衍生实践探讨 | 第39-54页 |
4.3.1 设计衍生目标 | 第39-40页 |
4.3.2 设计衍生原则 | 第40页 |
4.3.3 工艺模件的提取与实验 | 第40-54页 |
5 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