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与储层非均质性
内容提要 | 第1-7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7-12页 |
·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·储层非均质性模型 | 第8页 |
·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 | 第8页 |
·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预测剩余油分布 | 第8-9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9-11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概况 | 第12-16页 |
·区域地质背景与构造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区域沉积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区域地层层序概况 | 第14-16页 |
第3章 松南某区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特点 | 第16-27页 |
·沉积微相特征 | 第16-20页 |
·三角洲相特征 | 第16-18页 |
·湖泊沉积相 | 第18-20页 |
·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点 | 第20-24页 |
·孔隙特征 | 第20页 |
·吼道特征 | 第20-24页 |
·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沉积微相类型 | 第27-45页 |
·测井曲线形态与沉积相的对应 | 第27-28页 |
·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测井曲线形态 | 第28-31页 |
·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工作规则 | 第28-29页 |
·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测井曲线形态 | 第29-31页 |
·根据曲线形态分析沉积微相 | 第31-45页 |
·自组织神经网络训练阶段 | 第31-35页 |
·自组织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测井曲线形态的实际应用 | 第35-45页 |
第5章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| 第45-68页 |
·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| 第45-54页 |
·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 | 第45-46页 |
·孔隙度平面等值线图及非均质性分析 | 第46-51页 |
·渗透率平面等值线图及非均质性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| 第54-59页 |
·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| 第59-67页 |
·非均质综合指数 | 第59-60页 |
·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分析 | 第60-67页 |
·储层非均质性模型 | 第67-68页 |
第6章 结论与认识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摘要 | 第74-76页 |
ABSTRACT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