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建筑结构遭受爆炸荷载作用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网壳结构在强动荷载作用下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目前存在的不足 | 第13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2 爆炸模拟方法及参数验证 | 第15-27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爆炸数值模拟方法 | 第15-17页 |
2.2.1 ALE算法 | 第15-16页 |
2.2.2 CONWEP算法 | 第16页 |
2.2.3 Coupling算法 | 第16页 |
2.2.4 PBM算法 | 第16-17页 |
2.3 材料模型及参数 | 第17-22页 |
2.3.1 空气状态方程及参数 | 第17页 |
2.3.2 炸药状态方程及参数 | 第17-19页 |
2.3.3 钢材材料模型及参数 | 第19-21页 |
2.3.4 铝合金材料模型及参数 | 第21-22页 |
2.4 参数验证 | 第22-26页 |
2.4.1 空气网格大小 | 第22页 |
2.4.2 自由空爆模型 | 第22-23页 |
2.4.3 模拟结果验证 | 第23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网壳模型及工况设计 | 第27-34页 |
3.1 模型单元选取 | 第27-28页 |
3.1.1 单元选取依据 | 第28页 |
3.2 网壳模型介绍 | 第28-29页 |
3.3 工况设计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3.1 爆炸当量及高度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3.2 最不利内爆炸类型 | 第30-31页 |
3.3.3 工况布置 | 第31-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动力响应及抗爆性能 | 第34-66页 |
4.1 杆件轴向应力水平 | 第34-40页 |
4.1.1 典型杆件选取 | 第34页 |
4.1.2 工况选取及分析 | 第34-40页 |
4.2 杆件塑性应变 | 第40-46页 |
4.2.1 塑性应变百分率 | 第40-42页 |
4.2.2 平均塑性应变 | 第42-43页 |
4.2.3 塑性应变杆件的分布特征及发展过程 | 第43-46页 |
4.3 位移响应 | 第46-50页 |
4.3.1 最大节点位移 | 第46-47页 |
4.3.2 位移响应过程 | 第47-50页 |
4.4 内爆炸冲击波传播路径及流场分布特征 | 第50-54页 |
4.4.1 中心内爆下冲击波传播路径及流场分布特征 | 第50-52页 |
4.4.2 偏心内爆下冲击波传播路径及流场分布特征 | 第52-54页 |
4.5 网壳结构易损薄弱部位 | 第54-56页 |
4.5.1 易损薄弱部位 | 第54-56页 |
4.6 爆后网壳结构损伤评估 | 第56-63页 |
4.6.1 损伤评估指标 | 第56-57页 |
4.6.2 损伤因子 | 第57页 |
4.6.3 基于ANSYS的网壳承载能力分析 | 第57-62页 |
4.6.4 损伤因子表达式拟合 | 第62-63页 |
4.7 损伤模式及损伤特征 | 第63-64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5 爆后网壳结构安全性评级 | 第66-80页 |
5.1 引言 | 第66页 |
5.2 安全性评级范围及标准 | 第66-72页 |
5.2.1 评级范围 | 第66-68页 |
5.2.2 上部网壳屋盖结构安全性评级标准 | 第68-71页 |
5.2.3 评定流程 | 第71-72页 |
5.3 网壳结构安全性评级 | 第72-79页 |
5.3.1 杆件安全性评级 | 第72-74页 |
5.3.2 上部网壳屋盖结构安全性评级 | 第74-77页 |
5.3.3 网壳结构安全性评级 | 第77-7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论及展望 | 第80-82页 |
结论 | 第80-81页 |
展望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