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非正交多址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非正交多址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3.2 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系统分析 | 第17-37页 |
2.1 NOMA系统原理与建模 | 第17-18页 |
2.2 NOMA系统容量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3 MPSK解调技术 | 第19-23页 |
2.3.1 硬判决解调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3.2 软判决解调技术 | 第21-23页 |
2.4 NOMA检测算法 | 第23-25页 |
2.4.1 ZF检测算法 | 第23-24页 |
2.4.2 MMSE检测算法 | 第24-25页 |
2.5 功率域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| 第25-31页 |
2.5.1 Symbol-levelSIC检测算法 | 第26-28页 |
2.5.2 Codeword-levelSIC检测算法 | 第28-30页 |
2.5.3 两用户迭代SIC检测算法 | 第30-31页 |
2.6 功率域的联合星座检测算法 | 第31-36页 |
2.6.1 基于硬判决的联合星座检测算法 | 第31-32页 |
2.6.2 基于软判决的联合星座检测算法 | 第32-35页 |
2.6.3 联合星座-干扰消除检测算法 | 第35-36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关键算法研究 | 第37-74页 |
3.1 NOMA发射机算法研究 | 第37-50页 |
3.1.1 星座旋转叠加模型 | 第37-42页 |
3.1.2 星座旋转理论推导 | 第42-47页 |
3.1.3 星座旋转仿真论证 | 第47-50页 |
3.2 NOMA接收机算法设计 | 第50-56页 |
3.2.1 接收机误码率仿真对比 | 第50-54页 |
3.2.2 接收机性能分析 | 第54-56页 |
3.3 NOMA下行自适应系统设计 | 第56-70页 |
3.3.1 自适应参数寻优 | 第57-64页 |
3.3.1.1 寻优算法介绍 | 第57-59页 |
3.3.1.2 寻优算法仿真 | 第59-64页 |
3.3.2 信噪比估计 | 第64-69页 |
3.3.2.1 最大似然SNR估计算法 | 第64-65页 |
3.3.2.2 二阶四阶矩信噪比估计算法 | 第65-66页 |
3.3.2.3 信噪比估计仿真 | 第66-69页 |
3.3.3 NOMA下行链路整体仿真 | 第69-70页 |
3.4 NOMA上行链路分析与仿真 | 第70-7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四章 功率域非正交系统FPGA实现与测试 | 第74-89页 |
4.1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收发机整体架构 | 第74-75页 |
4.2 系统发送端FPGA实现 | 第75-81页 |
4.2.1 自适应参数控制模块的实现 | 第75-77页 |
4.2.2 PSK映射模块的实现 | 第77-78页 |
4.2.3 脉冲成型模块的实现 | 第78-79页 |
4.2.4 功率分配模块的实现 | 第79-81页 |
4.3 系统接收端FPGA实现 | 第81-83页 |
4.3.1 串行干扰消除模块的实现 | 第81-82页 |
4.3.2 信噪比估计模块的实现 | 第82-83页 |
4.4 系统测试 | 第83-88页 |
4.4.1 测试内容 | 第83页 |
4.4.2 测试原理和方案 | 第83-85页 |
4.4.3 测试结果 | 第85-8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9-91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89-90页 |
5.2 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