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司法制度论文--监狱制度与劳动改造制度论文

广州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现状下的多元救助研究--基于合作治理视角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32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状况方面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方面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文献评述第21-22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目的、思路、方法和拟解决的问题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思路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四、理论基础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合作治理的由来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合作治理的内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合作治理的特征第27-31页
    五、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二章 广州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情况第32-42页
    一、家庭情况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具有独生子女的服刑人员占五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入监后服刑人员的家庭结构更复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大部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被隔代抚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近四成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所处的家庭处于低保线以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外出打工和无业是服刑人员入监前占比最大的职业第35-36页
    二、受教育情况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子女处于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占七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子女成绩中等以上的占多数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大多数子女在父母服刑前后学习态度并未变化第37页
    三、亲子联络状况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半年与子女无联系的服刑人员占四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向子女隐瞒父母服刑事实的占较大比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服刑人员担心其子女受歧视的占八成第39页
    四、实际需求情况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近一成的服刑人员认为政府相关人员有进行节日慰问的家庭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需求中占比最大的是学习辅导第40-41页
    五、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三章 广州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情况第42-51页
    一、监狱系统与人民团体合作形成的项目基金制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NZ监狱与妇联等合作产生的“资金帮扶站”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WGS监狱与团省委、高校等联合的“一区一高校”等项目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GM监狱内部狱警与服刑人员等自组织的“7基金”项目第44-45页
    二、司法系统与社工机构合作形成的帮扶机制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司法系统内部条线型管理下的固定机制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司法部门与社工组织、高校志愿者联动形成的帮扶项目第45页
    三、社会组织与监狱、司法、居委会之间的资源互换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自我造血型社会组织与监狱系统的互动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社会组织与司法局、社区居委会间的政府购买第46-47页
    四、民政系统稳固的日常兜底机制与项目制运作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市民政局日常工作机制与“公益创投”项目的混合运行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省民政厅与财政厅联合形成“保障金”制度兜底第49-50页
    五、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四章 广州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1-59页
    一、救助现状下的主要问题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法律法规不完善,职能受限影响合作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救助内容较为单一,缺乏长期的正式合作平台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标签化与自尊——服刑人员子女的自我封闭与外界歧视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多元主体间及组织内部存在矛盾,救助行为缺乏激励因素第54-55页
    二、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尚不明晰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治理主体的“单中心”与“碎片化”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缺乏促进合作治理效能的激励机制第57页
    三、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五章 关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的经验借鉴第59-64页
    一、美国完善的救助体系第59-60页
    二、澳门健全的救助法规第60-61页
    三、吉林创新的救助措施第61页
    四、民间组织的补位救助第61-62页
    五、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六章 完善广州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模式的对策建议第64-68页
    一、建立保障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模式的规范制度第64页
    二、去“竞争化”、“单中心”化,拓展信息等资源共享空间第64-65页
    三、注重救助内容多样化,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第65-66页
    四、发动基层、联合社区关注弱势群体,责任回归家庭第66-68页
结论与展望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附录第73-92页
    附件一:《广州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现状研究》问卷调查第73-75页
    附件二:半开放式访谈提纲(部分)第75-77页
    附件三:访谈记录(部分)第77-9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-93页
致谢第93-94页
附件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批准逮捕审查机制的完善
下一篇: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