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工业部门经济论文

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产业层面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文献述评第17页
    三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技术路线图第19页
    四、创新点第19-20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第20-24页
    一、相关概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新能源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新能源上市公司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技术创新效率第21页
    二、基础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生命周期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人力资本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三、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三章 新能源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第24-43页
    一、评价方法介绍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CCR和BCC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Malmquist指数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二、新能源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8-30页
    三、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第3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数据收集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基于BCC模型的各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静态评价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各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动态评价第38-41页
    四、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四章 新能源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第43-51页
    一、影响因素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区位优势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政府扶持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企业规模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股权集中度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管理水平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企业性质第45-46页
    二、数据来源及变量指标设计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数据来源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变量定义第46页
    三、Tobit模型第46-48页
    四、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五、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51-55页
    一、本文结论第51-52页
    二、对策建议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针对企业内部层面提出的对策建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层面提出的对策建议第53-54页
    三、本章小结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及财务效应--以新湖中宝公司为例
下一篇:DZXX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