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8-15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8-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二、问题提出 | 第9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五节 论文结构框图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分形几何与分形理论 | 第15-35页 |
第一节 分形几何 | 第15-26页 |
一、概念阐释 | 第15-17页 |
二、分形的形式特征 | 第17-22页 |
三、分形的基本原理 | 第22-25页 |
四、时间分形与空间分形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分形理论 | 第26-34页 |
一、概念阐释 | 第27页 |
二、理论含义 | 第27-28页 |
三、理论价值 | 第28-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二章 分形理论与建筑设计 | 第35-51页 |
第一节 分形思想与形式 | 第35-39页 |
一、建筑中的分形思想 | 第35-37页 |
二、建筑中的分形形式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 分形维度与尺度 | 第39-44页 |
一、建筑中的分形维度 | 第39-41页 |
二、建筑中的分形尺度 | 第41-44页 |
第三节 建筑分形与审美感知 | 第44-50页 |
一、建筑分形的感知模式 | 第44-45页 |
二、建筑分形的审美感知 | 第45-47页 |
三、建筑分形的塑造生成 | 第47-5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三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空间建构案例分析 | 第51-83页 |
第一节 建筑形体分形 | 第51-59页 |
一、普赖斯大厦 | 第51-56页 |
二、流水别墅 | 第56-59页 |
第二节 建筑空间分形 | 第59-64页 |
一、维尔茨住宅 | 第59-62页 |
二、帕尔马住宅 | 第62-64页 |
第三节 建筑表皮分形 | 第64-70页 |
一、人字楼 | 第65-66页 |
二、东京空域 | 第66-70页 |
第四节 建筑结构分形 | 第70-75页 |
一、水立方 | 第70-73页 |
二、瑞士再保险大厦 | 第73-75页 |
第五节 建筑组群分形 | 第75-82页 |
一、栖息地 67 | 第75-78页 |
二、齐拉岛规划 | 第78-8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四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空间建构方法研究 | 第83-107页 |
第一节 空间分形建构 | 第83-92页 |
一、单一尺度层级建构法 | 第83-88页 |
二、多重尺度层级建构法 | 第88-92页 |
第二节 时间分形建构 | 第92-100页 |
一、生态进化建构法 | 第93-97页 |
二、文脉继承建构法 | 第97-100页 |
第三节 数字有机建构 | 第100-105页 |
一、计算机生成技术 | 第101-103页 |
二、数字有机建构 | 第103-10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结论 | 第107-109页 |
第一节 分形理论在建筑空间建构领域探索的价值与意义 | 第107页 |
第二节 分形理论在建筑空间建构领域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| 第107-109页 |
附录一: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空间建构实验 | 第109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27-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