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遥感的乌鲁木齐市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1.2.1 LUCC研究进展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2 土地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| 第16-22页 |
2.1 乌鲁木齐市概况 | 第16-18页 |
2.1.1 自然环境概况 | 第16-17页 |
2.1.2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7-18页 |
2.2 数据来源 | 第18-19页 |
2.3 研究的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3.1 CLUE-S模型 | 第19-22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影像分类 | 第22-27页 |
3.1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确定 | 第22-24页 |
3.2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3.3 研究区影像分类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7页 |
第四章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| 第27-39页 |
4.1 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及特征 | 第27-30页 |
4.2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| 第30-34页 |
4.2.1 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 | 第30-32页 |
4.2.2 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变化 | 第32-34页 |
4.3 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分析 | 第34-37页 |
4.4 乌鲁木齐市典型地类的变化分析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| 第39-50页 |
5.1 CLUE-S模型与检验 | 第39-41页 |
5.1.1 CLUE-S模型结构 | 第39-40页 |
5.1.2 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40页 |
5.1.3 Markov预测模型 | 第40-41页 |
5.2 驱动力要素的选取 | 第41-50页 |
5.2.1 要素的选取原则 | 第41-43页 |
5.2.2 驱动力选取 | 第43-48页 |
5.2.3 CLUE-S土地利用预测 | 第48-5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3页 |
6.1 结论 | 第50-51页 |
6.2 不足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