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应雷电流测试系统的设计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雷电参数及雷电电磁场分析 | 第14-31页 |
2.1 我国雷电分布情况 | 第14-16页 |
2.2 雷电参数介绍 | 第16-19页 |
2.2.1 雷电流幅值 | 第16-17页 |
2.2.2 雷电流陡度 | 第17-18页 |
2.2.3 雷电流波头和波长 | 第18页 |
2.2.4 电荷量 | 第18-19页 |
2.3 电磁场研究 | 第19-26页 |
2.3.1 空间电磁场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2.3.2 雷电通道模型及电磁场推导 | 第20-26页 |
2.4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| 第26-30页 |
2.4.1 直击雷 | 第26-28页 |
2.4.2 感应雷 | 第28-29页 |
2.4.3 直击雷和感应雷的电流波形规范 | 第29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模拟测试系统的设计 | 第31-55页 |
3.1 系统设计的目的 | 第31页 |
3.2 系统模块的设计思路 | 第31-33页 |
3.2.1 整体构思及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 | 第31-33页 |
3.2.2 放电结束的电路处理 | 第33页 |
3.3 电路设计原理及相关器件的选取 | 第33-50页 |
3.3.1 冲击电流发生器与感应雷电流测试系统 | 第33-36页 |
3.3.2 升压模块 | 第36-39页 |
3.3.3 稳压模块 | 第39-41页 |
3.3.4 积分模块 | 第41-43页 |
3.3.5 感应模块 | 第43-48页 |
3.3.6 采集存储模块 | 第48-50页 |
3.4 完整的电路搭建 | 第50-54页 |
3.4.1 电路模块实物图及搭建电路 | 第50-53页 |
3.4.2 搭建注意事项 | 第53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| 第55-84页 |
4.1 测试平台 | 第55-59页 |
4.1.1 Pico Scope介绍 | 第55-56页 |
4.1.2 界面展示介绍 | 第56-59页 |
4.2 测试条件和参数设定 | 第59-65页 |
4.2.1 测试条件 | 第59-60页 |
4.2.2 极限法设定参数 | 第60-65页 |
4.3 测试波形比较分析 | 第65-68页 |
4.3.1 实验测试所得波形(线圈中央) | 第65-67页 |
4.3.2 实验测试所得波形(线圈边缘) | 第67-68页 |
4.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| 第68-83页 |
4.4.1 波形参数分析 | 第68-70页 |
4.4.2 感应波形极性分析 | 第70-74页 |
4.4.3 感应电流幅值和最大陡度分析 | 第74-76页 |
4.4.4 数据拟合及函数模型的提出 | 第76-82页 |
4.4.5 测试结果说明 | 第82-8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84-85页 |
5.2 本文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