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岩石(岩体)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

岩爆预测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地应力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岩爆机理研究现状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岩爆预测研究现状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岩爆防治现状第28-29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创新点第30-32页
2 岩爆预测的一般方法第32-50页
    2.1 强度理论预测岩爆基本流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质调查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应力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岩体力学试验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岩爆预测第34页
    2.2 苍岭隧道岩爆预测第34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工程概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应力分析第35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岩体力学性质试验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岩爆预测第46-48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3 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爆预测第50-68页
    3.1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神经网络构建原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第51-53页
    3.2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优化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粒子群算法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第55-56页
    3.3 岩爆影响因素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岩爆实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影响因素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3.4 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爆预测模型第59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模型构建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苍岭隧道岩爆预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神经网络模型对比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模型拓广检验第64-6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4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岩爆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第68-82页
    4.1 岩爆评价指标筛选第69页
    4.2 粗糙集理论基础第69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知识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决策表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指标分析第74-76页
    4.3 岩爆评价指标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岩爆评价决策表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岩爆评价指标分析第8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0-82页
5 基于理想点法的岩爆预测第82-100页
    5.1 理想点法第82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理想点法原理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决策过程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参数设置第84-87页
    5.2 理想点法修正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评价指标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近似理想点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评价函数修正第88-89页
    5.3 指标权重分析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层次分析法权重分析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粗糙集理论权重分析第92-93页
    5.4 理想点法模型对比第93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层次分析-理想点法模型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等权重-理想点法模型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粗糙集-理想点法模型第96-9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97-100页
6 基于证据理论的岩爆预测第100-114页
    6.1 证据理论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证据理论基本理论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基本信度分配函数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评价体系第103页
    6.2 粗糙集-证据理论第103-104页
    6.3 粗糙集-证据理论岩爆预测模型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模型构建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模型验证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其他证据理论模型第106-108页
    6.4 模型评价与对比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模型评价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模型对比第111-112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12-114页
7 绪论与展望第114-116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114-115页
    7.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15-116页
参考文献第116-128页
致谢第128-130页
作者简介第13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3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30页

论文共1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底基础动力特性研究
下一篇:流变相物质对软土流变特性影响试验与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