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中美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

中文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导言第6-7页
第一章 群体诉讼概述第7-20页
    第一节 群体性纠纷与群体诉讼第7-1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群体性纠纷第7-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群体诉讼制度简述第9-11页
    第二节 群体诉讼的不同路径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集团诉讼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团体诉讼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选定当事人诉讼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我国代表人诉讼第15-16页
    第三节 美国集团诉讼的借鉴意义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集团诉讼的价值与功能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美国集团诉讼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18-20页
第二章 中美群体诉讼程序比较第20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诉讼主体资格认定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美国集团诉讼主体资格认定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代表人诉讼主体资格认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中美群体诉讼主体资格比较第24-25页
    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美国集团诉讼的参与人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代表人诉讼的参与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中美群体诉讼参与人比较第28-29页
    第三节 诉讼和解与调解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美国集团诉讼的和解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代表人诉讼的调解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中美群体诉讼和解与调解制度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第四节 裁判机制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美国集团诉讼裁判机制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代表人诉讼裁判机制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中美群体诉讼裁判机制比较第35-37页
第三章 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37-55页
    第一节 群体诉讼范围的厘清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共同诉讼与群体诉讼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统一两种代表人诉讼第38页
    第二节 群体诉讼受理的调整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当前的受理政策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建立积极的受理政策第41-43页
    第三节 代表人诉讼程序的完善第43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代表人相关规定的完善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被代表人权利保障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法官职权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判决效力扩张第53-55页
结论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-61页
后记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源声层析中的多途时延估计方法研究
下一篇:军队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