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基于铽配合物、亚胺香豆素衍生物的荧光探针的设计、合成及传感性质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48页
    1.1 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常见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1.3 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第1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阴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阳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H~+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金属阳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中性分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第20-25页
    1.4 基于金属配合物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第25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过渡金属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稀土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稀土配合物pH荧光化学传感器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稀土配合物对磷酸类物质的识别第34-38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第38-4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0-48页
第二章 基于稀土配合物的H~+和磷酸类物质传感器的荧光性质研究及其应用第48-75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剂、仪器和测试条件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H_3L~1-H_3L~2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第49-50页
    2.3 H_3L~1-H_3L~2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光谱性质研究及应用第50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H_3L~1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光谱性质研究及应用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1 H_3L~1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研究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2 L~1·Tb配合物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H_3L~2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光谱性质研究及应用第55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H_3L~2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研究及应用第55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L~2·Tb配合物对磷酸类物质响应的逻辑门模拟应用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L~2·Tb配合物对磷酸类物质响应在水凝胶实验中的应用第68-6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0-71页
    附录第71-75页
第三章 基于亚胺香豆素骨架的Cu~(2+)和Hg~(2+)双功能传感器的荧光性质研究及其应用第75-9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75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剂、仪器和测试条件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L~3的合成和表征第76-77页
    3.3 L~3光谱性质研究第77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L~3荧光光谱性质研究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L~3的紫外可见光谱性质研究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L~3对Cu~(2+)和Hg~(2+)作用的理论计算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L~3对Cu~(2+)和Hg~(2+)识别作用的逻辑门模拟第82-8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4-86页
    附录第86-99页
第四章 基于亚胺香豆素衍生物结构的Cys、Hcy和GSH传感器的设计、合成、荧光性质研究及其应用第99-12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99-100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剂、仪器和测试条件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L~4和L~5的合成和表征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化合物1、2和3的单晶结构培养第102-104页
    4.3 L~5的光谱性质研究第104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L~5在纯乙醇中光谱性质的研究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L~5及其与Cys、Hcy和GSH在乙醇与水不同比例中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L~5在pH=7.40的PBS缓冲体系中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L~5在pH=7.40的PBS缓冲体系中紫外光谱性质的研究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L~5对GSH/Hcy/Cys作用的理论计算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L~5对GSH/Hcy/Cys的识别在生物学上的应用第112-11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13-11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4-116页
    附录第116-128页
论文总结第128-129页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29-130页
致谢第130页

论文共1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催化CO2与1,2-环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环状碳酸酯
下一篇:18β-甘草次酸和白桦脂酸衍生物的设计、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