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氢气的生产技术 | 第10-12页 |
1.2.1 电解水制氢 | 第10-11页 |
1.2.2 太阳能制氢 | 第11-12页 |
1.2.3 其他方法制氢 | 第12页 |
1.3 基于过渡金属的析氢催化剂 | 第12-15页 |
1.3.1 过渡金属氧化物/氢氧化物 | 第13-14页 |
1.3.2 过渡金属硫化物 | 第14页 |
1.3.3 过渡金属磷化物 | 第14-15页 |
1.3.4 过渡金属碳化物、氮化物 | 第15页 |
1.4 基于过渡金属的析氧催化剂 | 第15-18页 |
1.4.1 过渡金属氧化物/氢氧化物 | 第16页 |
1.4.2 过渡金属硫族化物 | 第16-17页 |
1.4.3 过渡金属其他化合物 | 第17-18页 |
1.5 本选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 | 第20-26页 |
2.1 实验所用的试剂和仪器 | 第20-21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1页 |
2.2 材料主要表征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2.1 X-射线衍射仪(XRD) | 第21页 |
2.2.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21-22页 |
2.2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22页 |
2.2.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(UV-Vis) | 第22页 |
2.2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(XPS) | 第22页 |
2.2.6 荧光分光光度计(PL) | 第22页 |
2.2.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(FTIR) | 第22-23页 |
2.3 电化学测试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3.1 循环伏安法(CV) | 第23页 |
2.3.2 线性扫描伏安法(LSV) | 第23-24页 |
2.3.3 电化学阻抗法(EIS)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FeOOH的制备及水分解性能的研究 | 第26-42页 |
3.1 前言 | 第26-2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7-28页 |
3.2.1 纯相β-FeOOH的制备 | 第27页 |
3.2.2 Ni-FeOOH和Co-FeOOH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3.2.3 催化剂水解性能的测试 | 第2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9页 |
3.3.1 结构形貌分析 | 第28-34页 |
3.3.2 性能分析 | 第34-39页 |
3.4 结论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Fe掺杂NiS_2纳米片的制备及电催化水分解的研究 | 第42-58页 |
4.1 前言 | 第42-4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3-44页 |
4.2.1 Ni(OH)_2和NiFeO_x/Ni(OH)_2纳米片的制备 | 第43页 |
4.2.2 NiS_2和Fe-NiS_2纳米片的合成 | 第43-44页 |
4.2.3 NiS_2/CdS和Fe-NiS_2/CdS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44页 |
4.2.4 催化剂性能的表征 | 第4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6页 |
4.3.1 结构形貌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3.2 性能分析 | 第48-56页 |
4.4 结论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