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9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0-1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5-18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侧重点 | 第18-19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| 第20-21页 |
1.5 技术路线图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肝细胞癌中SPARC表达与糖酵解作用的相互关系 | 第22-35页 |
2.1 引言 | 第22页 |
2.2 材料 | 第22-25页 |
2.2.1 药品与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2.2 实验用细胞 | 第23-24页 |
2.2.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| 第24-25页 |
2.3 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3.1 细胞冻存与复苏 | 第25页 |
2.3.2 质粒/siRNA转染 | 第25-27页 |
2.3.3 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、Hep3B、Huh7细胞中SPARC/siRNA SPARC转染情况 | 第27-28页 |
2.3.4 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摄取量 | 第28页 |
2.3.5 比色法检测乳酸生成量 | 第28-29页 |
2.4 结果 | 第29-33页 |
2.4.1 Hep G2、Hep3B、Huh7细胞中SPARC转染后的表达情况 | 第29-30页 |
2.4.2 转染SPARC的HepG2、Hep3B、Huh7细胞中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量的变化 | 第30-31页 |
2.4.3 Hep G2、Hep3B、Huh7细胞中si RNA SPARC转染后的表达情况 | 第31页 |
2.4.4 转染siRNA SPARC的HepG2、Hep3B、Huh7细胞中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量的变化 | 第31-33页 |
2.5 讨论 | 第33-34页 |
2.6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肝细胞癌中SPARC调节糖酵解作用的分子机制 | 第35-42页 |
3.1 引言 | 第35页 |
3.2 材料 | 第35-37页 |
3.2.1 药品与试剂 | 第35-36页 |
3.2.2 实验用细胞 | 第36页 |
3.2.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| 第36-37页 |
3.3 方法 | 第37-39页 |
3.3.1 转染 | 第37页 |
3.3.2 Western botting检测Glut1、HKⅡ、LDHA的表达水平 | 第37-38页 |
3.3.3 比色法检测LDH活性 | 第38页 |
3.3.4 比色法检测HK活性 | 第38-39页 |
3.4 结果 | 第39-41页 |
3.4.1 SPARC/siRNA SPARC转染入HepG2细胞后Glut1、HKⅡ、LDHA的表达变化 | 第39-40页 |
3.4.2 SPARC/si RNA SPARC 转染入 Hep G2 细胞后 HKⅡ的活性变化 | 第40页 |
3.4.3 SPARC/siRNA SPARC转染入HepG2细胞后LDHA的活性变化 | 第40-41页 |
3.5 讨论 | 第41页 |
3.6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缺糖环境下SPARC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42-48页 |
4.1 引言 | 第42页 |
4.2 材料 | 第42-44页 |
4.2.1 药品与试剂 | 第42-43页 |
4.2.2 实验用细胞 | 第43页 |
4.2.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| 第43-44页 |
4.3 方法 | 第44-45页 |
4.3.1 转染 | 第44页 |
4.3.2 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、Thr-172 AMPK、SPARC的表达水平 | 第44页 |
4.3.3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| 第44-45页 |
4.4 结果 | 第45-46页 |
4.4.1 SPARC或si RNA SPARC对低糖条件下Hep 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4.2 缺糖条件下HepG2细胞中SPARC表达与AMPK、Thr-172 AMPK表达的相互关系 | 第46页 |
4.5 讨论 | 第46-47页 |
4.6 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 5章 5-FU耐药的肝癌细胞中SPARC的表达与糖代谢作用的相互关系 | 第48-62页 |
5.1 引言 | 第48-49页 |
5.2 材料 | 第49-51页 |
5.2.1 药品与试剂 | 第49-50页 |
5.2.2 实验用细胞 | 第50页 |
5.2.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| 第50-51页 |
5.3 方法 | 第51-55页 |
5.3.1 质粒/siRNA的转染 | 第51页 |
5.3.2 5-FU耐药细胞株的诱导 | 第51-52页 |
5.3.3 Western blotting实验 | 第52页 |
5.3.4 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摄取量 | 第52页 |
5.3.5 比色法乳酸生成量 | 第52页 |
5.3.6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| 第52页 |
5.3.7 RT-PCR实验 | 第52-55页 |
5.4 结果 | 第55-60页 |
5.4.1 过表达SPARC的Hep G2细胞对 5-FU敏感性的变化 | 第55-56页 |
5.4.2 诱导形成的耐药HepG2细胞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 5-FU处理后细胞活力的变化 | 第56-57页 |
5.4.3 5-FU耐药的细胞中葡萄糖摄取量与乳酸生成量的变化 | 第57页 |
5.4.4 5-FU耐药的细胞中SPARC,Glut1,HKⅡ以及LDHA的表达变化 | 第57-58页 |
5.4.5 5-FU耐药的细胞中Glut1,HKⅡ,LDHA的mRNA水平变化 | 第58页 |
5.4.6 敲除糖酵解关键基因Glut1,HKⅡ,LDHA后耐药HepG2细胞对 5-FU的敏感性变化 | 第58-60页 |
5.5 讨论 | 第60-61页 |
5.6 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6章 SPARC提高耐药肝癌细胞对 5-FU敏感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| 第62-69页 |
6.1 引言 | 第62页 |
6.2 材料 | 第62-64页 |
6.2.1 药品与试剂 | 第62-63页 |
6.2.2 实验用细胞 | 第63-64页 |
6.2.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| 第64页 |
6.3 方法 | 第64-65页 |
6.3.1 质粒/siRNA的转染 | 第64-65页 |
6.3.2 5-FU耐药细胞株的形成 | 第65页 |
6.3.3 Western blotting实验 | 第65页 |
6.3.4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| 第65页 |
6.4 结果 | 第65-68页 |
6.4.1 过表达的SPARC在耐药肝癌细胞对 5-FU敏感性变化中的作用 | 第65-66页 |
6.4.2 耐药HepG2细胞共转染SPARC与Glut1(或HKⅡ,LDHA)后对 5-FU敏感性的变化 | 第66-68页 |
6.5 讨论 | 第68页 |
6.6 小结 | 第68-69页 |
讨论 | 第69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附录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