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软件论文--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论文--软件工程论文

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 1.1 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主要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1.5 论文章节安排第14-15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节第15-16页
第二章 主要理论技术及开发工具第16-23页
    2.1 系统架构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C/S结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B/S结构第16-17页
    2.2 WEB开发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Asp.net技术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C第17-18页
    2.3 数据库第18页
    2.4 开发工具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C++ Builder开发平台第18-19页
    2.5 网络传输技术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网络架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网络设备及传输协议第20-22页
    2.6 接口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485接口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232接口第22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节第22-23页
第三章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第23-30页
    3.1 总体描述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功能需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性能需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易用性及容错性需求第24-25页
    3.2 系统目标第25页
    3.3 系统组成示意图第25页
    3.4 系统构成第25-26页
    3.5 软件结构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数据层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基础层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应用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表现层第28页
    3.6 技术架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总体架构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抓拍子系统架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Web应用子系统架构第29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节第29-30页
第四章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前端详细设计及实现第30-52页
    4.1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前端总体设计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前端系统硬件框图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前端硬件功能描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前端先进技术描述第31-33页
    4.2 闯红灯行为抓拍过程第33-34页
    4.3 闯红灯系统前端部分功能模块实现第3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软件组织结构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软件启动程序(frmStart)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主程序(frmMain)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数据查看(frmLogView)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系统配置(frmConfig)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用户管理(frmUser)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车牌管理(frmPlate)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InterBase管理(frmIB)第5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传输详细设计及实现第52-58页
    5.0 网络架构总体设计第52页
    5.1 网络设计原则第52-53页
    5.2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传输详细设计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网络拓扑图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核心层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汇聚层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接入层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网络带宽设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网络安全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5.3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传输的实现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配置前的准备及实现方式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总部核心层交换机的实现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总部防火墙的实现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路.接入交换机的实现第56-5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六章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后端详细设计及实现第58-63页
    6.1 后端系统物理结构设计第58页
    6.2 后端系统逻辑结构设计第58-59页
    6.3 后端子系统详细设计第59-60页
    6.4 后端子系统E-R图第60-61页
    6.5 数据库详细字段的实现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抓拍记录(TAB_CAP_LOG)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通道信息(TAB_CHANNEL)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录制记录(TAB_RECORD_LOG)第62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七章 系统测试第63-67页
    7.1 定义第63页
    7.2 测试阶段第63-64页
    7.3 测试工具第64页
    7.4 测试环境第64页
    7.5 功能测试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传输功能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功能测试第65-66页
    7.6 性能详细测试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7.6.1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Web反应速度测试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7.6.2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传输Ping测试第66页
    7.7 测试结论第66页
    7.8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67-69页
    8.1 主要成果第67页
    8.2 工作展望第67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山市中医院心电检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移动存储设备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