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2 负向媒质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负向媒质的理论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2.2 负向媒质的实现 | 第11-15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| 第15页 |
1.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负向媒质的左右手复合传输线理论与方法 | 第17-33页 |
2.1 均匀传输线的模型与理论 | 第17-22页 |
2.2 用LC电路实现负向媒质传输线模型 | 第22-26页 |
2.3 基于LC电路模型的负向媒质传输线的物理实现 | 第26-28页 |
2.4 在Ansoft Designer中提取复合左右手负向媒质单元的色散曲线 | 第28-33页 |
2.4.1 一维复合左右手负向媒质单元 | 第29-30页 |
2.4.2 色散曲线的提取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负向媒质天线阵的设计 | 第33-68页 |
3.1 二元串联馈电负向媒质天线阵 | 第33-48页 |
3.1.1 宽带宽高增益的负向媒质微带天线 | 第33-38页 |
3.1.2 二元天线阵的理论与分析 | 第38-42页 |
3.1.3 二元串联馈电负向媒质天线阵的设计 | 第42-48页 |
3.2 负向媒质平面微带天线阵的设计 | 第48-62页 |
3.2.1 新型负向媒质的设计 | 第48-50页 |
3.2.2 基于新型负向媒质的表面波单极子天线设计 | 第50-54页 |
3.2.3 基于新型负向媒质的矩形贴片天线设计 | 第54-56页 |
3.2.4 负向媒质微带二元串馈天线阵 | 第56-59页 |
3.2.5 2×8 单元负向媒质平面天线阵的设计 | 第59-62页 |
3.3 负向媒质五元串馈天线阵 | 第62-6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4.1 全文总结 | 第68页 |
4.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他建议 | 第68-69页 |
4.3 后续发展及展望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74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