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排水工程(沟渠工程、下水道工程)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勘测、规划论文

新余市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若干问题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8-20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8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背景第8-10页
    1.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具体定位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产生的历史渊源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具体定位第11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1.5 编制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1.6 课题研究内容、选题意义和论文特色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课题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选题的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论文特色第18-20页
第2章 新余市城市背景情况介绍第20-26页
    2.1 新余市排水管网规划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设计第21-23页
    2.3 老城区现有合流制排水管道系统的改造第23页
    2.4 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第23-24页
    2.5 排水管网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第24-26页
第3章 新余市基本情况概述第26-31页
    3.1 自然条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质地貌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候特点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水文特征第27页
    3.2 总规中关于排水规划的内容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污水量预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雨水量预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排水规划第30-31页
第4章 新余城市给水概况、排水现状第31-35页
    4.1 给水现状第31页
    4.2 排水现状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污水现状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雨水现状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4.3 已建污水处理厂及提升泵站情况第33页
    4.4 排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第33-35页
第5章 新余市排水体制的选择第35-40页
    5.1 分流制和合流制排水系统比较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建设环境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运行维护管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工程建设投资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环境保护第36页
    5.2 新余市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5.3 新余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析第37-40页
第6章 排水管网的布置第40-51页
    6.1 污水管网布置原则第40页
    6.2 污水管网系统布局第40-41页
    6.3 污水管道规划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规划区域地形概貌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污水管网平面布置第41-43页
    6.4 雨水管道规划第43-44页
    6.5 水力计算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污水计算公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雨水计算公式第45-46页
    6.6 污水管网工程量第46-48页
    6.7 雨水管网工程量第48-51页
第7章 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第51-55页
    7.1 平面规划第51页
    7.2 竖向规划第51页
    7.3 排水管道的断面形式第51-52页
    7.4 排水管道的材质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HDPE 双壁波纹管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塑料缠绕管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钢筋混凝土管第53-54页
    7.5 排水管道附属构筑物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检查井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跌水井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7.5.3 井盖及爬梯第54-55页
第8章 再生水利用规划第55-61页
    8.1 污水回用策略第55-56页
    8.2 总规对于再生水的规划第56页
    8.3 污水回用规划第56页
    8.4 近期污水工程第56-58页
    8.5 雨水利用规划第58-59页
    8.6 近期雨水工程第59-61页
第9章 工程效益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9.1 环境效益第61页
    9.2 社会效益第61页
    9.3 经济效益第61-63页
第10章 结论与展望第63-64页
    10.1 结论第63页
    10.2 展望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附录第68-80页
附图第80-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商场热舒适性研究及空调末端节能控制优化
下一篇:钢筋混凝土构件通电锈蚀试验适用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