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1.4.1 创新之处 | 第17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2 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综述 | 第18-24页 |
2.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| 第18-22页 |
2.1.1 自由贸易区理论 | 第18-20页 |
2.1.2 关税同盟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1.3 大市场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1 比较成本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要素禀赋理论 | 第23-24页 |
3 中俄经贸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| 第24-32页 |
3.1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历程 | 第24-25页 |
3.2 中俄经贸关系现状 | 第25-30页 |
3.2.1 两国贸易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.2 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2.3 两国贸易结合度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3 俄加入 WTO 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3.3.1 俄加入 WTO 给两国贸易带来的机遇 | 第30-31页 |
3.3.2 俄加入 WTO 给两国贸易带来的挑战 | 第31-32页 |
4 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 | 第32-38页 |
4.1 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因素 | 第32-35页 |
4.1.1 地缘优势 | 第32页 |
4.1.2 政治关系良好 | 第32-33页 |
4.1.3 经贸合作广泛 | 第33-34页 |
4.1.4 资源互补 | 第34-35页 |
4.2 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| 第35-38页 |
4.2.1 制度障碍 | 第35-36页 |
4.2.2 贸易服务体系不健全 | 第36页 |
4.2.3 贸易规模和结构不合理 | 第36-37页 |
4.2.4 文化差异 | 第37-38页 |
5 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的实证分析 | 第38-54页 |
5.1 中俄贸易对中俄两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8-46页 |
5.1.1 中俄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| 第39-42页 |
5.1.2 中俄贸易对俄罗斯经济影响分析 | 第42-46页 |
5.2 中俄贸易指数分析 | 第46-53页 |
5.2.1 中俄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2.2 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 | 第49-53页 |
5.3 实证分析的结论 | 第53-54页 |
6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借鉴 | 第54-61页 |
6.1 北美自由贸易区 | 第54-56页 |
6.1.1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背景 | 第54页 |
6.1.2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| 第54-55页 |
6.1.3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| 第55-56页 |
6.2 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 | 第56-58页 |
6.2.1 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背景 | 第56-57页 |
6.2.2 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和前景 | 第57页 |
6.2.3 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| 第57-58页 |
6.2.4 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| 第58页 |
6.3 经验借鉴 | 第58-61页 |
7 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| 第61-64页 |
7.1 协调经贸制度,完善贸易服务体系 | 第61页 |
7.2 调整贸易结构,促进经济结构改革 | 第61-62页 |
7.3 推进两国互相投资 | 第62-63页 |
7.4 加强文化交流和人才交流 | 第63页 |
7.5 两国制定长期战略规划,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共识 | 第63-64页 |
8 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