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绪论 | 第12-18页 |
一、前人研究成果 | 第12-16页 |
二、本文的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两宋转型时期人物画审美趣味与画家地位的嬗变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社会背景 | 第18-20页 |
一、政治经济背景 | 第18页 |
二、文化背景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审美趣味 | 第20-23页 |
第三节 画家社会地位 | 第23-2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两宋转型时期人物画表现题材的嬗变 | 第26-35页 |
第一节 表现佛道神仙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描绘贵族生活 | 第28-29页 |
第三节 抒发士人情怀 | 第29-31页 |
第四节 描摹风俗民情 | 第31-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两宋转型时期人物画表现方式的嬗变 | 第35-56页 |
第一节 作品型制 | 第35-37页 |
第二节 表现语言 | 第37-54页 |
一、线条 | 第37-43页 |
二、设色 | 第43-46页 |
1. 色重墨轻 | 第43-44页 |
2. 色轻墨重 | 第44-45页 |
3. 纯粹水墨 | 第45-46页 |
三、状物 | 第46-54页 |
1. 造型 | 第46-49页 |
2. 置景 | 第49-5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对于当今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意义 | 第56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附录一:两宋转型时期年表 | 第60-66页 |
附录二:两宋转型时期画家目录 | 第66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后记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