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丝绸纹样艺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宋代丝绸纹样的题材及涵义 | 第14-50页 |
第一节 宋代丝绸纹样的题材 | 第14-47页 |
一 宋代丝绸纹样的植物题材 | 第14-28页 |
二 宋代丝绸纹样的动物题材 | 第28-34页 |
三 宋代丝绸纹样的人物题材 | 第34-37页 |
四 宋代丝绸纹样的几何题材 | 第37-44页 |
五 宋代丝绸纹样的其他题材 | 第44-47页 |
第二节 宋代丝绸纹样的涵义 | 第47-50页 |
一 陶冶心性的儒雅涵义 | 第47-48页 |
二 祈盼幸福的世俗涵义 | 第48-49页 |
三 追求信仰的宗教涵义 | 第49-50页 |
第三章 宋代丝绸纹样的形式语言 | 第50-71页 |
第一节 宋代丝绸纹样的形式构成 | 第50-66页 |
一 宋代丝绸纹样的组织形式 | 第50-57页 |
二 宋代丝绸纹样的布局形式 | 第57-66页 |
第二节 宋代丝绸纹样的配色方法 | 第66-69页 |
一 单色丝绸纹样的色彩 | 第67-68页 |
二 套色丝绸纹样的色彩 | 第68-69页 |
第三节 宋代丝绸纹样的艺术风格 | 第69-71页 |
第四章 宋代丝绸纹样演变的影响因素 | 第71-84页 |
第一节 宋代丝绸纹样演变的外在因素 | 第71-75页 |
一 宋代政治制度的更迭与重文政策 | 第71-73页 |
二 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与科技创新 | 第73-74页 |
三 宋代社会文化的多样与文人意趣 | 第74-75页 |
第二节 宋代丝绸纹样演变的内在因素 | 第75-84页 |
一 宋代染织的工艺技术 | 第75-81页 |
二 宋代丝绸织物的品种用途 | 第81-84页 |
第五章 宋代丝绸纹样的设计观及精神内涵 | 第84-90页 |
第一节 宋代丝绸纹样设计过程中的意匠思想 | 第84-87页 |
一 适应宋代丝织的生产生活 | 第84-85页 |
二 追求制丝提花的材美工巧 | 第85-87页 |
第二节 宋代丝绸纹样的精神内涵 | 第87-90页 |
一 效仿自然的出世精神 | 第87-88页 |
二 迎合人际的功利精神 | 第88页 |
三 追求物用的实用精神 | 第88-90页 |
结语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3页 |
附表 | 第93-106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106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