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目次 | 第7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3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1.1.1 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发展迅猛 | 第9页 |
| 1.1.2 社会大众对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存在质疑 | 第9-10页 |
| 1.1.3 《儿童权利公约》中诸多条款与当前儿童“秀”类节目内容相违背 | 第10页 |
| 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| 1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1.4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3-19页 |
| 2.1 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| 2.1.1 儿童 | 第13页 |
| 2.1.2 儿童权利 | 第13-14页 |
| 2.1.3 儿童电视节目 | 第14页 |
| 2.1.4 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 | 第14页 |
| 2.2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| 第14-19页 |
| 2.2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6页 |
| 2.2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6-19页 |
| 3 我国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现状分析 | 第19-25页 |
| 3.1 我国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分布情况 | 第19-23页 |
| 3.2 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类别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3.2.1 才艺秀 | 第23页 |
| 3.2.2 脱口秀 | 第23页 |
| 3.2.3 文化秀 | 第23-24页 |
| 3.2.4 家庭秀 | 第24页 |
| 3.2.5 真人秀 | 第24-25页 |
| 4 从儿童权利保护出发对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问题分析 | 第25-43页 |
| 4.1 误导儿童正确的价值观,侵害儿童发展权 | 第25-26页 |
| 4.2 把儿童当作成人的道具,侵害儿童的参与权 | 第26-27页 |
| 4.3 对儿童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,侵害儿童受保护权 | 第27-29页 |
| 4.4 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实际案例分析 | 第29-43页 |
| 5 社会大众对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所持态度 | 第43-53页 |
| 5.1 关于家长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5.1.1 调查家长的基本信息 | 第43页 |
| 5.1.2 家长对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的态度及总体评价 | 第43-46页 |
| 5.1.3 家长对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的具体内容评价 | 第46-48页 |
| 5.2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5.3 关于电视台工作者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5.4 关于儿童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5.4.1 调查儿童的基本信息 | 第50-51页 |
| 5.4.2 被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及态度 | 第51-53页 |
| 6 我国儿童“秀”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探索 | 第53-58页 |
| 6.1 真正的尊重儿童的权利 | 第53-54页 |
| 6.2 增强儿童自身权利保护意识 | 第54页 |
| 6.3 遵循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| 第54-55页 |
| 6.4 关注特殊儿童、农村儿童 | 第55页 |
| 6.5 提高行业水平,倾听专家意见 | 第55-56页 |
| 6.6 创新节目类型,深化人文内涵 | 第56-58页 |
| 结语 | 第58-59页 |
| 附录 | 第59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