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体社会化差异性的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导言 | 第12-23页 |
| ·社会化差异性的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·社会化差异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4-20页 |
| ·相对贫困的研究 | 第14-18页 |
| ·社会化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0-22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传统习俗和现代"契约"碰撞中的社会化 | 第23-28页 |
| ·中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化问题及其理解 | 第23-25页 |
| ·家庭环境对社会化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义务教育对社会化的影响 | 第24页 |
| ·同辈群体、社会交往对社会化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| ·农村社会化模式下农村居民的可行能力 | 第25-26页 |
| ·农村居民的社会化结果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建构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陌生社会中的"理性社会化" | 第28-33页 |
| ·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化问题及其理解 | 第28-30页 |
| ·家庭结构变化对社会化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素质教育对社会化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同辈群体、社会交往对社会化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城市社会化模式下城市居民可行能力 | 第30-31页 |
| ·城市居民的社会化结果对于城市社会结构的建构 | 第31-33页 |
| 第四章 城乡社会化结果差异性的原因、效应探究 | 第33-44页 |
| ·社会化结果差异性是一个复合概念 | 第33-37页 |
| ·农村居民内部的相对贫困 | 第34-35页 |
| ·城市居民内部的相对贫困 | 第35-36页 |
| ·城乡居民之间的相对不足 | 第36-37页 |
| ·相对贫困是一个历史命题 | 第37-38页 |
| ·相对贫困是一个事实命题 | 第38-39页 |
| ·相对贫困的效应分析 | 第39-44页 |
| ·个体相对贫困的效应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群体的相对不足效应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结语 | 第44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附录 | 第48-5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个人简况 | 第53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