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1.1 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 | 第9-10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1.3.2 技术路线和论文框架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第2章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2.1 手机银行 | 第11-13页 |
2.1.1 手机银行的概念 | 第11页 |
2.1.2 手机银行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2.1.3 手机银行相关文献研究 | 第12-13页 |
2.2 计划行为理论(TPB) | 第13-15页 |
2.2.1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2.2.2 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2.3 技术接受模型(TAM) | 第15-16页 |
2.3.1 技术接受模型的内涵 | 第15页 |
2.3.2 技术接受模型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2.4 感知风险理论 | 第16-18页 |
2.4.1 感知风险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4.2 感知风险的构面 | 第17-1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研究构思与设计 | 第20-27页 |
3.1 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| 第20-24页 |
3.1.1 理论模型的提出 | 第20页 |
3.1.2 模型中变量界定 | 第20-21页 |
3.1.3 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21-24页 |
3.2 变量测量指标 | 第24-25页 |
3.3 研究模型的提出 | 第25-26页 |
3.4 验证方案设计 | 第26-27页 |
3.4.1 问卷内容设计 | 第26页 |
3.4.2 问卷样本来源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7-37页 |
4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2 测量量表信度检验 | 第28-30页 |
4.3 测量模型效度检验 | 第30-34页 |
4.3.1 模型拟合度 | 第30-32页 |
4.3.2 效度 | 第32-34页 |
4.4 模型假设验证分析 | 第34-37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与总结展望 | 第37-43页 |
5.1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37-39页 |
5.1.1 感知有用性的影响 | 第37页 |
5.1.2 感知易用性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5.1.3 感知技术稳定性的影响 | 第38页 |
5.1.4 感知风险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5.1.5 使用态度对使用意向的影响 | 第39页 |
5.1.6 感知行为控制对使用意向的影响 | 第39页 |
5.1.7 主观规范对使用意向的影响 | 第39页 |
5.2 本文研究结论 | 第39-40页 |
5.3 建议对策 | 第40-41页 |
5.3.1 针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机制 | 第40-41页 |
5.3.2 针对感知技术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| 第41页 |
5.3.3 针对感知风险的影响机制 | 第41页 |
5.3.4 针对感知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的影响机制 | 第41页 |
5.4 本研究不足之处 | 第41-42页 |
5.4.1 样本的局限性 | 第42页 |
5.4.2 所选影响因素的局限性 | 第42页 |
5.5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42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