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央视3·15晚会影响力研究(2009-2013)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0.1 选题来源第8-9页
    0.2 研究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0.3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0.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1-12页
第1章 央视 3·15 晚会产生影响力的基础第12-22页
    1.1 晚会的表现形式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珍珠项链式结构和段落组合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VCR(录像片,外景资料)的大量运用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政府与公众的角色运用第14-15页
    1.2 晚会的传播内容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曝光假冒伪劣产品、揭穿商业黑幕陷阱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政策宣传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“12315”受理情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政府行动第19页
    1.3 晚会的叙事特征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叙事模式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叙事主体第20-22页
第2章 央视 3·15 晚会影响力的具体表现第22-49页
    2.1 对受众的影响力第22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晚会认知度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晚会满意度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晚会忠诚度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晚会的可信度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晚会影响深度第30-31页
    2.2 对曝光企业的影响力第31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对洋品牌的影响力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中国本土企业或是行业的影响力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对黑作坊的影响力第40-41页
    2.3 对媒体的影响力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传统媒体、网络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声讨曝光企业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网络媒体“一枝独秀”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受众聚焦媒体公信力第46-47页
    2.4 对政治影响力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宣扬政府的行动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对政府部门的警示第48-49页
第3章 央视 3·15 晚会影响力形成的原因第49-54页
    3.1 政治原因第49-50页
    3.2 晚会的发展环境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社会环境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媒介环境第51-52页
    3.3 晚会的营销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网络、平媒发布 LOGO,形成话题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央视栏目联动,展开宣传攻势第52-54页
第4章 央视 3·15 晚会影响力的反思第54-61页
    4.1 晚会存在的不足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构建官方意识形态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媒体审判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制作成本大,经济效益引发广告争议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传播内容有限第57-58页
    4.2 晚会发展建议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淡化意识形态的传播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充分运用新媒体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精细挑选案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合理调整叙事模式第60-61页
结语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个人简历、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-66页
附录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恐慌”信息网络新闻报道研究--以人民网2013年“恐慌”信息报道为例
下一篇:数字化背景下媒体内容资产经营策略研究--以中央电视台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