润肠丸加减治疗津亏血少证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| 第11-19页 |
1.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| 第11-14页 |
1.1 对病名的认识 | 第11页 |
1.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1-12页 |
1.3 中医治疗 | 第12-14页 |
2.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| 第14-19页 |
2.1 病因及发病机制 | 第14-16页 |
2.2 功能性便秘的检查方法 | 第16-17页 |
2.3 治疗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19-25页 |
1. 研究目的 | 第19页 |
2.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3. 诊断标准 | 第19页 |
3.1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9页 |
3.2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9页 |
4. 纳入及排除标准 | 第19-20页 |
4.1 纳入标准 | 第19-20页 |
4.2 排除标准 | 第20页 |
4.3 剔除标准 | 第20页 |
5. 治疗方案 | 第20-21页 |
6. 观察指标 | 第21页 |
7. 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1页 |
8. 统计学处理 | 第21-22页 |
9 治疗结果 | 第22-25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25-28页 |
1 理论分析 | 第25-26页 |
2 方药分析 | 第26-27页 |
3 疗效分析 | 第27页 |
4 临床体会 | 第27-28页 |
第四部分 展望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1页 |
附表: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(PAC-QOL) | 第31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34-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