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点头》《鸳鸯针》叙事艺术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12-16页 |
第1章 由俗转雅的叙事体制 | 第16-22页 |
1.1 入话诗的雅化 | 第16-19页 |
1.2 开篇语的议论化 | 第19-20页 |
1.3 正话叙事的文人化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叙事结构的多样化 | 第22-28页 |
2.1 两线交会的结构模式 | 第22-26页 |
2.2 主副线相结合的叙事结构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叙事手法的多样化 | 第28-45页 |
3.1 多样化的人物叙事类型 | 第28-32页 |
3.1.1 中心类人物 | 第29-30页 |
3.1.2 功能类人物 | 第30-32页 |
3.2 多角度的心理叙事 | 第32-38页 |
3.2.1 独白式的心理叙事 | 第32-34页 |
3.2.2 对话中的心理叙事 | 第34-35页 |
3.2.3 诗词与叙事心理 | 第35-36页 |
3.2.4 情节中的心理叙事 | 第36-38页 |
3.3 多角度情节预言叙事 | 第38-45页 |
3.3.1 说书人的预言 | 第38-39页 |
3.3.2 算命人及其他人的预言 | 第39-41页 |
3.3.3 诗词预言 | 第41-43页 |
3.3.4 梦境预言 | 第43页 |
3.3.5 伏笔预示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