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 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选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1.2 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选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4.1 文献整理法 | 第19页 |
1.4.2 政策分析法 | 第19页 |
1.4.3 实地调研法 | 第19页 |
1.4.4 系统分析比较法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其演进 | 第20-30页 |
2.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概念 | 第20-22页 |
2.1.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内涵 | 第20页 |
2.1.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特征 | 第20-22页 |
2.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作用 | 第22-24页 |
2.2.1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,激励学生奋发求学 | 第22-23页 |
2.2.2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,促进社会公平,维护社会稳定 | 第23页 |
2.2.3 保障高校平稳运行,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| 第23-24页 |
2.2.4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,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| 第24页 |
2.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演进 | 第24-29页 |
2.3.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产生 | 第24-26页 |
2.3.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广 | 第26-27页 |
2.3.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| 第27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当前国内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成效及问题 | 第30-45页 |
3.1 当前国内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总体状况——以山东大学为例 | 第30-36页 |
3.1.1 加强校银沟通,奠定合作基础 | 第31页 |
3.1.2 严格资格审查,公平分配资源 | 第31-32页 |
3.1.3 创新分类管理,优化管理流程 | 第32-34页 |
3.1.4 突出贷后工作,完善考评机制 | 第34-35页 |
3.1.5 加强思政引导,拓展诚信教育 | 第35-36页 |
3.1.6 资助育人结合,全程服务指导 | 第36页 |
3.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成效 | 第36-39页 |
3.2.1 经济资助到位,保障学生完成学业 | 第37-38页 |
3.2.2 思想引导到位,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| 第38页 |
3.2.3 精神激励到位,树立学生自强信念 | 第38-39页 |
3.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9-44页 |
3.3.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1页 |
3.3.2 当前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优化的对策 | 第45-53页 |
4.1 国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基本情况及其启示 | 第45-48页 |
4.1.1 美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其启示 | 第45-47页 |
4.1.2 日本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其启示 | 第47页 |
4.1.3 澳大利亚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其启示 | 第47-48页 |
4.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优化 | 第48-52页 |
4.2.1 调整现行的部分政策规定,建立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 | 第48-50页 |
4.2.2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,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| 第50-51页 |
4.2.3 加强校银合作,完善配套服务措施 | 第51页 |
4.2.4 更好地发挥高校的教育管理职能 | 第51-5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束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