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和县仇池故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
内容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页 |
第一章 、绪论 | 第11-16页 |
第一节 、选题缘由及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 | 第11页 |
二、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三、 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、仇池政权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一、 古代史学界对仇池政权的研究 | 第12页 |
二、 近代学者对仇池政权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三、 地方史对仇池政权的论述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、西和地区氐族源流及变迁 | 第16-31页 |
第一节 、西和县概况及历史沿革 | 第16-17页 |
一、 西和县概况 | 第16页 |
二、 西和县历史沿革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、古代氐族在今西和地区活动考 | 第17-19页 |
一、 氐族起源 | 第17-18页 |
二、 商周时期 | 第18页 |
三、 秦汉时期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、氐族与仇池 | 第19-23页 |
一、 氐族部落分类变迁 | 第19-21页 |
二、 仇池地理考 | 第21-23页 |
第四节 、氐族政权的兴起与衰落 | 第23-31页 |
一、 前仇池国政权兴衰 | 第24-26页 |
二、 后仇池国政权兴衰 | 第26-28页 |
三、 武都国政权兴衰 | 第28-30页 |
四、 武兴国和阴平国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、西和地区氐族仇池故地资源现状 | 第31-39页 |
第一节 、仇池物产资源 | 第31-32页 |
一、 自然物产 | 第31页 |
二、 农牧物产 | 第31-32页 |
三、 手工业物产 | 第32页 |
第二节 、仇池山及周边山地自然景观 | 第32-34页 |
一、 仇池山 | 第32-33页 |
二、 云华山 | 第33页 |
三、 八峰崖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、氐族服饰与习俗 | 第34-35页 |
第四节 、氐族信仰文化 | 第35-36页 |
第五节 、地方特产与饮食 | 第36-37页 |
第六节 、资源类型分析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、西和县氐族仇池故地旅游资源开发 | 第39-57页 |
第一节 、指导思想与开发思路 | 第39-41页 |
一、 开发思路 | 第39-40页 |
二、 指导思想 | 第40页 |
三、 开发原则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、西和县旅游资源开发基本条件分析 | 第41-43页 |
一、 政策条件 | 第41页 |
二、 社会综合环境条件 | 第41-42页 |
三、 地缘交通条件 | 第42页 |
四、 基本条件 SWOT 分析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、西和县旅游市场基本特征及制约因素 | 第43-44页 |
一、 旅游市场基本特征 | 第43-44页 |
二、 制约因素分析 | 第44页 |
第四节 、仇池山性质定位与项目建设规划 | 第44-48页 |
一、 仇池山性质定位 | 第44-45页 |
二、 仇池山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| 第45-48页 |
第五节 、产业发展规划与目标 | 第48-51页 |
一、 基本产业发展规划 | 第48页 |
二、 旅游商品发展规划 | 第48-49页 |
三、 旅游餐饮 | 第49-50页 |
四、 发展目标 | 第50-51页 |
第六节 、对推动地方发展的分析 | 第51-54页 |
一、 推动社会发展 | 第51-52页 |
二、 推动经济发展 | 第52-53页 |
三、 推动文化发展 | 第53-54页 |
第七节 、保护与发展并重 | 第54-57页 |
一、 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54-55页 |
二、 保护原则 | 第55页 |
三、 保护对策与措施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后记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