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基因工程(遗传工程)论文

PACAP特异受体PAC1的N端Cys/Ala突变对其二聚化的影响的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英文缩略词表第7-10页
第一章 前言第10-19页
    1.1 G 蛋白偶联受体简介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G 蛋白偶联受体介绍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G 蛋白偶联受体的二聚化介绍第10-11页
    1.2 PAC1 简介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PAC1 结构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受体 PAC1 介导的生物学功能第12-14页
    1.3 BiFC 和 BRET 检测 PAC1 二聚化的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BiFC 检测 PAC1 二聚化的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BRET 检测 PAC1 二聚化的原理第15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技术路线简图第18-19页
第二章 相关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第19-36页
    2.1 实验介绍第19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第20-30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M-PAC1-EYFP 的构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M-PAC1-Rluc 的构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M-PAC1-EYFP/N 的构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M-PAC1-EYFP/C 的构建第34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34-35页
    2.5 结论第35-36页
第三章 检测突变体 M-PAC1 二聚化第36-48页
    3.1 实验背景及介绍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M-PAC1-EYFP 在细胞内的表达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BRET 检测突变体 M-PAC1 二聚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BiFC 检测突变体 M-PAC1 二聚化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Westernblot 检测突变体 M-PAC1 二聚化第45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5-47页
    3.5 结论第47-48页
第四章 突变体 M-PAC1 细胞活性和抗凋亡活性的检测第48-56页
    4.1 实验背景及介绍第48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49-51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MTT 检测细胞的细胞活性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抗凋亡蛋白 Bcl-2 水平检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凋亡蛋白 Caspase-3 活性检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抗缺血清诱导的凋亡第53-54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54-55页
    4.5 结论第55-56页
第五章 主要仪器、试剂配制与常用技术第56-65页
    5.1 主要仪器第56-57页
    5.2 主要试剂配方第57-60页
    5.3 常用技术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Western Blotting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细胞培养技术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LTX 脂质体转染第63-65页
第六章 总结、创新性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65-66页
    6.2 创新性第66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4页
附录第74-80页
    附录 1 pEYFP-N1 Vector 图谱第74-75页
    附录 2 pRluc-N1 Vector 图谱第75-76页
    附录 3 M-PAC1-Rluc 测序图第76-77页
    附录 4 M-PAC1-EYFP 测序图第77-78页
    附录 5 M-PAC1-EYFP/N 测序图第78-79页
    附录 6 M-PAC1-EYFP/C 测序图第79-80页
硕士期间的成果第80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1800MHz电磁辐射对NIH/3T3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
下一篇: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轮虫种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