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幼炯政治思想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(一)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(二)资料综述与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(三)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(四)相关概念说明 | 第11-13页 |
一、杨幼炯政治思想渊源考论 | 第13-28页 |
(一)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 | 第13-16页 |
1、民本思想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2、尚贤思想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3、兼爱思想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(二)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| 第16-24页 |
1、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| 第17-20页 |
2、民权主义思想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3、民生主义思想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(三)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| 第24-28页 |
1、社会公法学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、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、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二、杨幼炯的政党思想 | 第28-35页 |
(一)政党的起源——政治危机的产物 | 第28-29页 |
(二)政党的定义——有目标和原则的组织团体 | 第29-30页 |
(三)政党的功能 | 第30-32页 |
1、政党——利益表达的工具 | 第30-31页 |
2、政党——政治动员和社会化功能 | 第31-32页 |
(四)政党与社会——相互影响 | 第32-35页 |
1、社会变动影响政党 | 第32-33页 |
2、政党改组影响社会 | 第33-35页 |
三、杨幼炯的政权思想 | 第35-41页 |
(一)国家——社会组织团体 | 第35-36页 |
(二)国家活动的界限 | 第36-39页 |
1、关于国家活动界限的两种学说 | 第36-37页 |
2、杨幼炯对国家活动界限的认识 | 第37-39页 |
(三)杨幼炯国家思想之评析 | 第39-41页 |
四、杨幼炯的政体思想 | 第41-48页 |
(一)对两种民主形式的批判 | 第41-42页 |
(二)权能区分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| 第42-46页 |
1、五权分立为基础的中央政府 | 第43-44页 |
2、以四权行使为基础的地方自治 | 第44-46页 |
(三)杨幼炯政体思想之评析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