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2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超级电容器概论及研究进展 | 第13-18页 |
1.2.1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 | 第13-17页 |
1.2.3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3 锂离子电池概论及研究进展 | 第18-23页 |
1.3.1 锂电池的发展回顾 | 第18-19页 |
1.3.2 负极材料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1.3.3 正极材料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1.3.4 其他新兴金属锂电池研究现状 | 第22-23页 |
1.4 二硫化钼研究概述 | 第23-27页 |
1.4.1 二硫化钼简介 | 第23-24页 |
1.4.2 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 | 第24-27页 |
1.5 二硫化钼在能量存储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| 第27-29页 |
1.5.1 超级电容器 | 第27-28页 |
1.5.2 锂离子电池 | 第28-29页 |
1.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| 第29-32页 |
1.6.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29-30页 |
1.6.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二硫化钼/聚吡咯/聚苯胺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| 第32-50页 |
2.1 前言 | 第32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2-36页 |
2.2.1 试剂和仪器设备 | 第32-33页 |
2.2.2 少片层二硫化钼(f-MoS_2)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2.2.3 二硫化钼/聚吡咯/聚苯胺(MoS_2/PPy/PANI)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34页 |
2.2.4 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 | 第34-35页 |
2.2.5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表征 | 第35-3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8页 |
2.3.0 剥离二硫化钼纳米片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| 第36-39页 |
2.3.1 二硫化钼/聚吡咯/聚苯胺三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| 第39-42页 |
2.3.2 二硫化钼/聚吡咯/聚苯胺三元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 | 第42-48页 |
2.4 本章结论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二硫化钼/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| 第50-73页 |
3.1 前言 | 第50-5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1-54页 |
3.2.1 试剂和仪器设备 | 第51-52页 |
3.2.2 少片层二硫化钼(f-MoS_2)的制备 | 第52页 |
3.2.3 二硫化钼/过渡金属氧化物(MoS_2-TMOs)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2-53页 |
3.2.4 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 | 第53页 |
3.2.5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表征 | 第53-5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71页 |
3.3.1 二硫化钼-TMOs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| 第54-63页 |
3.3.2 二硫化钼-TMOs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 | 第63-71页 |
3.4 本章结论 | 第71-73页 |
第四章 二硫化钼/富氮碳化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| 第73-86页 |
4.1 前言 | 第73-7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74-76页 |
4.2.1 试剂和仪器设备 | 第74-75页 |
4.2.2 少片层二硫化钼(f-MoS_2)的制备 | 第75页 |
4.2.3 二硫化钼/富氮碳化聚吡咯(MoS_2-NCP)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75页 |
4.2.4 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 | 第75页 |
4.2.5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表征 | 第75-7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6-84页 |
4.3.1 二硫化钼-富氮碳化聚吡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| 第76-82页 |
4.3.2 二硫化钼-富氮碳化聚吡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| 第82-84页 |
4.4 本章结论 | 第84-86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86-89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86-87页 |
5.2 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87-88页 |
5.3 存在问题与展望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10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| 第104-10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6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页 |